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曲士不可语道

(2020-07-06 12:11:12)
分类: 心理与交际交流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外篇·秋水》

庄子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束於教也。」

对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於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不要去和不在同一层次的人争论,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人总以自己一孔之见爲满足,总以自己一见之得匡万物,以爲自己之见已表达了天下社会的意见,结果就不能不産生混乱和迷惑。就如井底蛙只知井之大,跟他谈海它有不懂得海有多大。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

对偏见之士及没受教育的人谈大道理,他们亦不知你在说什麽。 这是因为他受到以往教养的薰陶。

在庄子的这句话中,别有深意的词是「不可语」。何为「不可语」?就是不能说,不能谈论。

对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人们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认认真真听别人说,藉助别人的阅历来增广自己的见闻;另一种则是把思想完全框定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之内,对别人所说的话不仅排斥,而且嘲笑,这样自命不凡的人,自然是「不可语」的。

有些人,与他们沟通交流,说话完全没有逻辑思维,不仅産生混乱和迷惑,他们随时还会以混乱爲条理、以迷惑爲清晰。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固然要诚心诚意地去沟通交流,但是也要分清对象,对於听不进不同观点的「不可语」者,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也是不会有好的沟通结果的,该放手时就放手。

「夏虫不可语冰」,使我想起「子贡问时」所说的「三季人」的故事。这故事说: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既然「三季人」可怜的连四季都不知道存在,那还有什麽要与之计较的呢?

你同一个蚱蜢一样的人讲四季无异於「对牛弹琴」。还不如就同老师孔子一样,姑且糊弄他一下,别浪费时间,让他赶紧走吧,继续纠缠这种无聊的问题只会徒增烦恼,还显得你的水平也特低。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我们和他人沟通时,先要看清对象。对象错了,讲得再多也没有用。

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识人,要练就一双判断对方水平的火眼金睛,这样讲话才有针对性,才不会浪费精力和感情。

如果见到有人蛮不讲理、甚至胡搅蛮缠,那就说明你没有选对人了。这时候你不妨学学大师孔子,一笑了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