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34pZjQgy6LcSANbIg5c&690
BY 郑焕钊
几乎每个人多少人都有一点拖延症,而有些人会严重一些,自从工作以来我的工作效率愈来愈低,可以归为重度拖延症患者,事实上,为了战拖也动用了各式各样的手机应用工具,比如时间管理软件像to
do
list之类,然而情形并不好转,尤其由于工作需要动用电脑,因此每次都因为搜索资料而被网络上链接的各种无关的信息牵着走,在智能手机随身的时候,还养成了间歇性把玩手机的坏毛病。为此,也看过一些诸如《拖延心理学》这样的书,但实际效果却是比较差。
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家约翰·佩里的《拖延一点又何妨》是我在寻求这样的帮助的过程中,从阅读应用中搜到的一本书,由于其标题的“反常”而吸引了我浏览其目录,最后决定花12块钱购买了该电子书。事实上该书非常贵,因为全书非常之薄,几乎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但是相比于其他书阅读中乏味而阅读后印象稀薄不同,该书非常有趣,作者以其作为拖延症患者的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拖延症并不可怕,我们对待拖延症不需要如临大敌般试图将其消灭,我们以往将最重要的事情列在to
do list却始终拖延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因何拖延。
作为一个哲学家,约翰·佩里的书写风格是简约而清晰的,该书最主要的一个概念是“结构化拖延”,该概念的提出正是作者“结构化拖延”的一次实践。那么何为“结构化拖延”?在作者看来,我们之所以拖延,往往是我们不愿意马上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我们需要马上进行创作的时候,我们由于不想去做,所以我们会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拖地、打扫、削铅笔……等等,我们在重要的事情上拖延,但我们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一下子会变得非常勤快。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为了不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情而编造出很多的借口:像完美主义就是其中非常普遍的一个。所以如果我们苦恼地、悲观地面对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可能会对自己非常消极,因为那件重要的事情如果确实重要需要完成,那么我们总是将其推到最后匆促地去做,这就导致永远的不满意和沮丧感,使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于是我们变得不再敢于对别人承诺任何事情,因为我们总是假定不承诺太多事情的话,我们的事情就会少一些,就能够更加专心地做重要的事情,但是结果可能因为可以做的事情太少,而重要的事情还是拖延,最终什么都做不出来。
约翰·佩里的“结构化拖延”的妙处就在于,正是针对拖延症的这种心态,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欺骗,为了避免作重要的事情,我们会为之做其他的很多事情这一点如果利用得好,则我们尽管拖延一点,但我们同样可以完成很多重要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自我欺骗,不把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把一些事实上可能并不重要的事情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我们可能会在做它之前已经完成了原本可能会不断避开的真正重要的事情。在约翰·佩里看来,完成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因为拖延症患者的自我欺骗能力是非常强的,主要它善于进行这种分类,并将其按日写在to
do
list上那么,其结果可能就是积极的。“结构化拖延”的命名可能并非完全准确,但是却非常形象地把这种处理拖延症的方法给表达出来,也即是把拖延的事情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达到不拖延的目的。
在这一总的方法之下,约翰·佩里还告诉我们如何制定to do
list才能对拖延症患者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在做to do
list时时非常笼统的,比如按月、按周、按日来编列主要的任务,但是约翰·佩里告诉我们,这样不行,因为这样编列并不能体现成就感和鼓励作用,首先必须按日,同时要具体到每一事件具体完成的每一行动,比如早餐起床就可以具体到:按闹铃,马上起床,上厕所,穿衣服,泡咖啡等非常细致的步奏,约翰·佩里认为这样,我们可以发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已经能够完成这么多事情!成就感一下子就可以飙升。同样为了提升成就感,我们最好采用划了线完成,但却仍然停留在界面上的to
do list而不是一划就消失的版本,因为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发现我们的收获。
那么如果我们精神疲惫或者内心抵触怎么办?我们不愿意做事情有时可能与我们的情绪有很多的关系。在这里,约翰·佩里可能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方法,但却是提出了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的音乐方法,可以通过好的音乐,欢快振奋的音乐来提高我们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一个人原来无法行动去减肥,就在于觉得跑步太过乏味与无聊,而一旦她发现边听音乐并跑步可以很好地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她就开始行动了。所以听音乐或者其他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正是可以让我们投入很多我们原本并不想去做的事情的重要辅助。虽然这种方法我们都很熟悉,但是约翰·佩里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在准备各类音乐的时候,我们最好提前就都储备好,这样就不会因为要找些音乐来促进我们行动,而结果变成找音乐一件事占据了所有的时间。
“结构化拖延”对约翰·佩里来说是有效的,作为一名多产的哲学家,他的成就就是建立在“结构化拖延”的基础之上的,他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对于其他人来说,应用这种方法可能不一定非常顺利,但是该书确实提供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约翰·佩里还从拖延症如何与他人合作、拖延症有时还是一种福利和馈赠等方面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论述。不过正如这本书的原型——一篇作者为避免做其他重要的事情而写就的论“结构化拖延”的文章在网上所获得的巨大的反响一样,约翰·佩里的中译本的导言有一句话非常扼要地告诉了这本书的主旨”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对于像我这样不断以完美主义作为借口,不断拖延动笔的人而言,与其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牵引下迟迟未能动笔导致啥也没完成,真不如让烂的开始来促使我去做一些事情,有开始,才有完成,也才有最终好的完成,不是么?
所以我以半个小时的速度,不管有多烂地完成了这篇小书评,结果还是觉得蛮有激励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