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强大脑》的创意与价值

(2014-01-04 00:35:42)

《最强大脑》不属于黄金档,却丝毫不削弱它的吸引力。一方面提供了大众认知大脑科学的渠道。一方面通过魏坤琳博士的“科学作为唯一客观标准”的争议本身,引发公众话题热议。
大脑的能力始终是神秘的现象,天才更似乎是一道奇观,如何观察、看待、分析和评价这种神秘,就构成这个节目的创意和亮点。清纯少女的“听音记数”和体操运动员的“激光穿越”之所以引起争议,就在于公众已经参杂了太多的情感、情绪和故事记忆,因而以一种非理性的评判尺度来质疑魏博士的评分,甚至引发很多人认为魏博士权力过大,需要修改规则的观点。平心而论,魏博士能够站在客观的的角度,不受现场其他嘉宾、评委和观众的压力影响,坚持科学客观标准,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大的勇气和品质。
中国人历来就喜欢以情绪化、道德化的方式来掩盖、修饰真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科学\学术落后、知识分子缺乏人格独立和意志的表现,更是公众容易被政治煽情诱导的重要原因。《最强大脑》的争议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就如同《全能星战》呈现了国内流行音乐的赤裸裸的现实和狭隘的心态一样。所以,魏博士的坚持,陶子和周董的理解,乃至如何使其他嘉宾慢慢地体会认同这种科学独立的标准,其对我们社会价值和心理的导向性,就成为衡量这一档节目文化价值的基础。
当然,从收视率的角度,神器天才能力的奇观展示、与能够通关的评分争议,还有周董、陶子等娱乐、文化、体育、商界明星,乃至颇受争议而又帅气智慧的魏博士,就已经具有足够的收视号召力。无论如何,创意好收视也不会低,而文化价值文化效益也要好好考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