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天门山探洞、清山——随行林间小孩玩耍2016.10.01

标签:
教育健康文化 |
门头沟天门山探洞、清山
——随行林间小孩玩耍2016.10.01
http://s12/mw690/0034kcUyzy75nE19wTxfb&690
北京为孩子们开设的户外机构多的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但大体都以自然教育为主,在自然中探索成长。各个机构也各有特色,有值得借鉴,也有问题存在。有些活动设计的很好,却在引导、管理孩子这块做的不足,有些活动细节需要继续推敲。
闲来没事,跟着林间小孩亲近自然,想知道他们如何实践LNT。
http://s13/mw690/0034kcUyzy75nFSV9hO2c&690
活动总体设计还不错,登山徒步、野炊、探洞、自然观察。通过活动,我也提出个人一些看法,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爱挑刺,哈哈……
1、行车出发路上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垃圾是有必要的,以防车内垃圾太多,包括在车内的注意事项。
2、老师们的对讲机设置两个频道,一个与孩子通联,一个是老师们之间的通联。作为不专业的我,觉得挺好,不知道在带队中是否可行。但对讲机在活动前并未全部调频好,有几部不能正常使用,活动中也并未调整好,造成老师在路途中讲解相关知识时只能靠喊,部分学生、家长根本听不到,也不能很好地互动,活动效果降低许多。
http://s6/mw690/0034kcUyzy75nEkysqp45&690
3、个人觉得不建议孩子使用登山杖。首先,孩子肢体平衡发展很好,没必要用,有的上下坡应该锻炼孩子手脚协调并用;其次,还要用垃圾袋清山,并感知自然的花花草草或是其它自然物,活动中明显觉得登山杖造成一些麻烦;最后,既然提倡LNT,登山杖对于步道的破坏不言而喻。
http://s4/mw690/0034kcUyzy75nEBtadZ33&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EzcMx8d6&690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EzfD7s62&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Ezh4jfa1&690
http://s10/mw690/0034kcUyzy75nEzkNOpc9&690
http://s13/mw690/0034kcUyzy75nEzndW4fc&690
http://s4/mw690/0034kcUyzy75nEHq7XZc3&690
4、既然是走进大自然,又难得走进相对原始的自然,单人折叠坐垫可以依个人需要考虑是否拿,折叠马扎需要吗?
5、等高线地图教学非常值得借鉴,也在给孩子播下一颗种子。指北贴直观形象地教给孩子们利用手表与太阳寻找方向,这样的方法也值得推荐。但觉得如此精致的指北贴成为一次性用品好可惜。如果可以,是不是可以印到自然名牌上,可多次适用。既然第一次参加的队员都有一块自然名牌,下次参加活动可以继续拿来使用,既让孩子学会珍惜、保管物品,同时践行户外环保的原则。
用于在等高线图上标记号的铅笔,需提前领取。
http://s4/mw690/0034kcUyzy75nEXM2l593&690
http://s6/mw690/0034kcUyzy75nEQ7Es5b5&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EQ9LyC56&690
http://s14/mw690/0034kcUyzy75nEOK48dfd&690
http://s16/mw690/0034kcUyzy75nEPsTdtaf&690
http://s5/mw690/0034kcUyzy75nEQbjykc4&690
http://s11/mw690/0034kcUyzy75nEQdFDY6a&690
http://s6/mw690/0034kcUyzy75nEPLvyRe5&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EQ4OtE56&690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Gei7mOf2&690
6、组织方提供头灯非常好,但在使用时,有人的头灯不亮,行前检查可避免失误。今天的两个洞各有特色,一个相对潮湿,另一个相对干燥,洞中生物相对丰富,大量的灶马,还有蚰蜒、马陆,还有不知名的昆虫。两个溶洞都不深,十几米深,也相对安全、干净,其中一个有段路需弯下腰走进去。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FnGXi991&690
http://s6/mw690/0034kcUyzy75nFnIVqB85&690
http://s5/mw690/0034kcUyzy75nFm4S1e84&690
http://s9/mw690/0034kcUyzy75nFmnAfu18&690
http://s5/mw690/0034kcUyzy75nFmFGHW84&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FlKsQK36&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FmZ1vj31&690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FnDfNMa2&690
http://s11/mw690/0034kcUyzy75nFnicr0ba&690
http://s13/mw690/0034kcUyzy75nFnF7bK3c&690
http://s15/mw690/0034kcUyzy75nFnL9OS8e&690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FnNol482&690
http://s4/mw690/0034kcUyzy75nFnOVOj13&690
http://s8/mw690/0034kcUyzy75nFnRk4n47&690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FnT7ea62&690
7、午餐煮面条不错,佩服有专门装鸡蛋的盒子。第一次知道ALPCHEF山之厨,应该不错。一顿午餐准备了很多装备,真是不容易,可以把水分装给一些家长,餐具最好让各家自行准备(卫生起见),主办方提供备用的。
先把午餐用地的垃圾清理干净,小伙伴们很认真,下山时还把所有垃圾带下山。我曾经以为不可行,看来没有不可能。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GNo5R842&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GmE9lI86&690
http://s14/mw690/0034kcUyzy75nGn5Uhn5d&690
http://s11/mw690/0034kcUyzy75nGnA3do9a&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Go2V4l61&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GqLA9H11&690
http://s10/mw690/0034kcUyzy75nGqnMIV89&690
http://s13/mw690/0034kcUyzy75nGox2moec&690
http://s6/mw690/0034kcUyzy75nGphRiZ75&690
http://s5/mw690/0034kcUyzy75nGoX5dO14&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GIObCxb1&690
http://s16/mw690/0034kcUyzy75nGAaAajff&690
http://s15/mw690/0034kcUyzy75nGAM4A68e&690
http://s10/mw690/0034kcUyzy75nGB7pBn89&690
http://s9/mw690/0034kcUyzy75nGBt1Es38&690
http://s5/mw690/0034kcUyzy75nGBPiC034&690
http://s10/mw690/0034kcUyzy75nGCac4139&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GCxVWK76&690
http://s3/mw690/0034kcUyzy75nGCRj8K22&690
8、最重要的是在组织这块多加强,学会兼顾,既要关注整体群体,又要关注个体。在有秩序的前提下既能提高活动效率,增强用户体验,又能降低安全风险。比如:等高线地图教学、洞中体验黑暗、与老师的协调。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HNn5cO66&690
http://s6/mw690/0034kcUyzy75nHNhRTna5&690
http://s4/mw690/0034kcUyzy75nHNoXw7e3&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HNqSC531&690
http://s15/mw690/0034kcUyzy75nHNsCt0ae&690
http://s7/mw690/0034kcUyzy75nHNurHM06&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HNy401f1&690
活动设计确实需要花些心思,需要不断学习。
http://s8/mw690/0034kcUyzy75nI1fpmD37&690
打火石挺有趣,在洞中也让孩子们感受打火石的用处,黑暗中似烟花般的火光美呆了,而且很实用。
http://s1/mw690/0034kcUyzy75nHY0imA60&690
http://s4/mw690/0034kcUyzy75nHYk2mD83&690
http://s13/mw690/0034kcUyzy75nHYHm3O8c&690
http://s1/mw690/0034kcUyzy75nHZ3Vbq40&690
http://s2/mw690/0034kcUyzy75nHZuWLn21&690
http://s12/mw690/0034kcUyzy75nHZTcFR4b&690
http://s9/mw690/0034kcUyzy75nI0hIiQ78&690
附:为什么要让孩子接触自然?
越来越多的孩子习惯了在电子产品中玩耍,坐在课堂里知道全球性环境恶化,生活里却很少直接和自然打交道;在自然实验室里学习蝙蝠声呐装置如何工作,实际上连蝙蝠真实长什么样都没观察过......
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如何带着孩子去探索自然,到哪里去寻找自然?到了自然中,又能够做些什么帮助他们拉近生活与自然地距离,重建与自然的联结?
自然教育是让成人找回童年单纯快乐的感觉,让孩子用真实体验认识世界,让人回归真实生活,懂得欣赏、珍惜、尊重生命的一种教育。
作家龙应台在《海阔天空——美的学习》中提到:“我们一定要有自然的环境,你才知道什么是美。美不是你凭空拿一个水彩盒,然后把小孩带在旁边,教他这是红色,这是绿色。你教孩子对美有感觉,一定是把他从美术教室里拉出来,带到大自然去,放在田埂旁,让他看见,这是成熟稻子的颜色。风一吹来,稻浪起伏,起的时候是一种绿色,伏下去是另一种绿。这是要孩子用他的眼晴去看……这种东西不是靠美术教室里教来的,而是生活里感受到的,用眼睛,用触觉去感受到的。
市场经济发展越快,人与人情感的东西被隔离得越远,尤其是孩子被电子产品牵绊得太多了,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和小动物都失去了情感的连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对动植物生命的漠视,一直演变成对身边其他生命的漠视,自然会出现可怕的现象。
但当你牵着孩子们的手一步步走进自然中去,去听、去看、去触摸,一起玩一棵树成长的游戏,一起听大树心跳的声音,一起模仿一个小动物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能感受到,原来自然界中除了人是有情感交流的,所有无法用语言和我们沟通的动植物,它们都是有情感的、有生命的。
正如梁从诫先生说过的,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
随着自然教育这两年的蓬勃发展,更多的家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和这种不良的倾向,也开始重视自然教育,有更多的家长能认同自然教育的观点和理念,加入这个行列。
放开手让孩子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让人像一个“自然人”一样正常地发展。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 R.卡逊
推荐书籍:《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作者理查德·洛夫(美)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书中探讨了自然接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美国环境教育界影响力最广的一本书,里面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实例证明由于在成长期缺乏自然接触对美国儿童所带来的问题: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呼吁家长和社会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们与自然接触,并提供了一套实际有效的方法。自然接触对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把自然的体验从休闲一栏中剔出,放到健康和教育一栏时,我们就更加可能带孩子去远足,也更有可能更加开心。这个投入很大,不过等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能看到好处了。
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这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提到的数据。该书指出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的事实和可怕后果,并以多项研究成果和多人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与自然的联系对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所发生的积极作用。实际上,这也在提醒中国读者,5%这个数字对于孩子们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去自然化”的童年
一个女孩讲她在树林里的秘密花园:“我有一个秘密花园,那儿有一个大瀑布,旁边还有一条小溪。我在那里挖了个大坑,有时我就带个帐篷过去,然后我就躺在坑里,看着上面的树和天,有时我就这么睡着了。那儿好像就是我的地盘,我干什么都可以,也没人会来烦我,我以前几乎每天都去那儿。”说到这儿,她的脸涨红了,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后来他们把树砍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好像也被他们砍掉了。”
在社会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孩子在自然中度过童年的机会也像这个小女孩的树一样被“砍”掉了。最近的一则电视广告中,一辆SUV(城市越野车)沿着一条美得令人窒息的山溪疾驶,而在后座上,两个孩子正盯着车载显示器看电影,全然不觉窗外的美景。
孩子在学校中学习雨林,但常常不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森林,甚至不了解教室门外的草地。安提亚克新英格兰研究生院“基于地方的教育中心”主任索贝尔说:“花栗鼠和野草这些身边的生命就是我们学习的素材,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对孩子来说已经够难了,有了这些理解,他们才能最终弄清楚豹猫和兰花。”
21世纪的西方文化观点是,无处不在的科技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殊不知,在这个信息时代,生命的信息却缺失了。自然是需要去闻、去听、去品尝、去透过那层大卫·赫伯特·劳伦斯口中“把世界像棒棒糖一样密密实实包裹起来的透明纸”,看到真实的世界。这个比喻相对含糊,却异常准确地描述了人的自然感官能力觉醒时的体验。
儿童的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
对于孩子来说,自然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一头初生的牛犊,一只宠物的出生与死亡,一条年代久远的林中小路,荒地边上的一块神秘湿地。虽然面貌各异,自然总是能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会“偷走”孩子的时光。相反,它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医治生活在不幸家庭或邻里的孩子的创伤。自然也需要充分地观察和全身心地感知,从而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有时,自然也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但敬畏其实自有深意。
在教育方面,一个全国性机构“州教育和环境圆桌会议”(SEER)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基于环境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语言艺术和数学方面的学习成绩;提高标准化测验成绩和平均分(GPA);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我们现在这样看:在自然中的时间实际上不是休闲时间,而是对我们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投资,顺便说一句,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健康的必要投资。
让教育回到真实的世界之中
作为更有效的教育改革,老师应该把孩子从教室里解放出来。
我想象中的教室,是外向的,土地就是教室,从屋里能看到外面,校园里有绿地。数学和科学成为一种工具,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奥妙,了解人类需求的潜能和世间万物的联系。
世界上最优秀的蝴蝶专家罗伯特·迈克尔·派尔,在给孩子们讲授昆虫的知识时,会先将一只活的蝴蝶放在他们的鼻子上,让蝴蝶成为老师。
“鼻子对它们来说,好像是十分理想的可供休息的树枝或晒太阳的地方,昆虫们往往会停上一阵才会飞走。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轻微的瘙痒、近在咫尺的各种颜色,虫子们还伸出舌头来到处探寻汗珠。但除了有趣以外,这里还包含了一种启蒙。当一个孩子或许是第一次与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以后,他或她眼里闪现出的那些小小的顿悟,对成人来说这也是一样可以发生的,让他们想起某些他们甚至从不知道自己已经遗忘了的事情。”
在科罗拉多州的格伦伍德泉,高中生们设计并监督建造了一座袖珍城市公园,城市规划人员还让学生们帮忙,沿着科罗拉多河修了一条步行商业街和一座公园。
在宾夕法尼亚州,亨廷顿地区中学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小溪采集数据。教师迈克·辛普森用那些数据教授分数、百分数、统计学,以及解释图表。他说:“我再也不担心想不出实际应用的问题来了,学生自己就能做到。”
把走近自然的体验从休闲一栏中剔出,放到健康和教育一栏时,我们就更加可能带孩子去远足,也更有可能更加开心。这个投入很大,不过等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能看到好处了。
注:ALPCHEF是中国首个专注于户外食品的专业品牌,是以户外探险的极端环境为前提,以中国人日常饮食习惯为依据,以健康环保理念为准则,研发专业户外食品。
轻量,携带方便,也不占地方。一袋可以作为一顿丰富的晚餐,也可以将一袋分成两袋,作为两顿早餐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