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2023-04-15 18:37:07)
分类: 学术论述

【该文发表于《上海鲁迅研究·鲁迅与外国文学》总第96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页129-141】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19211月创作、是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九卷1号的《故乡》似乎注定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从其文本自身来说,一方面它显得相对通晓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另一方面它却又含义隽永,适合反复咀嚼,而实际上它的确较早就进入了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和语文教材,并且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历史传统。

中国方面:1923年顾颉刚等人编辑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就将《故乡》收入民国教科书,除了“文革”十年以外,迄今为止长期跻身于国人的语文必读篇目中。 [1] 而日本方面:1927年,白桦派代表作家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在其编辑的杂志《大调和》上发表日文版《故乡》(译者身份未明);1953年,《故乡》由日本著名中国文学研究者、《鲁迅》作者竹内好(1908-1977)翻译成日文并选入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供初三学生阅读,以后几成定例。 [2]

毋庸讳言,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故乡》主题解读视角自然有其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限制,简单而言,它更侧重其历史反映功能和批判社会的黑暗、专制、腐败等杀伤力维度,比如“隔膜说”、“农民问题说”、“批判辛亥革命说”等等。 [3] 但同时,似乎难以避免的是,这种带有意识形态导引及中学语文教育限制下的实践其实也窄化了经典文本《故乡》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比如某些关于《故乡》的常见教学目标设计其主导核心就是: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