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有序(2023年4月10-16日)
(2023-04-15 15:48: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周记 |
本周依然是相对忙碌的一周。系内公务包括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学校人文学部委员会召开关于研究生培养的讨论,其他还包括规定动作——听有关讲座、参观有关展览等。个人事务方面首先是审核各类学生(本科、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不少人在未雨绸缪的习惯方面尚需补课,拖到最后让彼此疲惫不堪乃至疲于奔命。本周还见到了久违的滨下先生,令人感慨和欣慰。
评审。国内某一流大学博士论文一篇。
阅读。1《他山之石: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语传播》(关于汉学家如何翻译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梳理,更多是勾勒,研究的分量不够);2《时间中的裂隙:鲁迅的精神自觉》(题目不错,论述也有一定深度,但展开不够,新意与锐利度还可提升);3《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关于古代文化的一些校正观点,有意味);4《雪国》(川端康成代表性作品,情感、景色以及莫名的物哀贯穿其间);5《在时间深处》(孙郁先生散文集,无论是怀人还是读书审世都有自己的风格,也真诚解剖自己);6《无限阅读》(骆以军阅读各种文学创作的文集,有诗意,但也有隔膜,属于云山雾绕与浑水摸鱼的套路);7《村子里的陌生人》(很强的反思意识,不管是指向社会,还是指向自我社群)。
本周微博一览:
1励志(和相关业绩的实现)必须是内驱力打底,自我监督锦上添花,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否则,不过是幻想或欺骗。
2如果无法保持最年青的冲击力量,那么努力壮大自我状态且笑到最后,静看坏人犯错。
3理论上讲,吃苦耐劳是底层人或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但又必须真正转换才能壮大自己且实现自我价值。在我看来,有文化与认知应对挑战让心态平和从容,和通过延迟满足兑现梦想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解决方案,但很遗憾这都必须通过学习且有智慧才能完成。如你既穷又懒又没有理想看不到希望,结果可想而知了。
4【欢迎高静博士后加盟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高博士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取自于中山大学,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文化研究与当代西方思想理论。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高博士的加盟将有助于推进本系文艺学的教研工作。
5一刀切是最懒惰但高效的方式,然而也最粗暴武断。原本消耗性工种的目的是通过必要的成本达至各方利益均衡且稳定发展,如今越来越只剩下吃相难看者一家独大了。
6如果不在时间充裕或成版块时提高效率琢磨钻研,必然会在事务繁杂时手忙脚乱乃至一事无成。蝙蝠式的互为借口容易把两栖优势变成双重边缘化。
7所有的选择中,适合自己兴趣与擅长的才是最好的,而且目标最好高于目前的状态一点点。如果想躺平,必须首先要优秀,绝对不能一步滑向中、底部,因为逆袭真的太难,甚至往往更是苦难。
8能够适应任何环境,不必轻信别人的画饼,坚定执行自己的梦想,忽略恶意的揣测与破坏,欣享人世间的值得与美好。
9尚能奔跑是一种幸福,尤其是在从大叔到大爷滑落的年纪,毕竟是绝大多数场合陌生人尊称大哥的惯性已经运行了。
10如果人生所有的应对都是被动煎熬而没有绝地反击,那么我们活得其实还比不上咸鱼耐操。
前一篇:2022年发表一览
后一篇:《故乡》中的意义鼎立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