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故乡(2022年8月8-14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周记 |
本周初段继续值班,而后才开始返回故乡山东临沂。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4年多第一次返回,非常不容易。天气相对炎热,偶尔有秋意,最欣慰与愉悦的是见到了亲人(含好友),倍觉温暖,尤其是小朋友们长得很快,令人感慨。同时,参观了颇多历史文化及红色景点,比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华东革命烈士纪念馆(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沂州古城、临沂科技馆等。借此强化历史记忆,以及感悟情感气质。

阅读。1《知堂回想录》(最新校对版,非常详实而有用的资料,重读又有收获);2《历史的忧虑》(非常晦涩的理论表述,探讨日常性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3《软瘾》(涉及了重要的命题,但可能更关注实操,理论性偏弱一点);4《视觉转向中的文化研究》(周宪教授论述,具有相当的理论性和敏锐嗅觉);5《读鲁迅》(文史工作者的非专业书写,适合一般人阅读);6《人世间》(印尼顶尖作家杜尔的代表性著作,“布鲁岛四部曲”第一部,确实震撼人心)。
本周微博一览:
1正常而言,学术研究无禁区,凡是设置了门禁的研究可能会出产成果,但也必然产生腐败和停滞。其中更常见的要么是私利笼罩下的生意,要么就是打着诸多旗号(包括爱国)的骗局,无一例外。经不起质疑、锤炼和自由思考的领域必然是死水一潭,如果硬要产出,必然是垃圾居多或全部是垃圾。
2抱着理想活下去是当下最重要的选择。前者让你艰难困苦中不变异,后者是实现长远的基础。
3一些习惯、认知或决定,如果只是小范围执行,那它只有部分影响,但一旦被变成大范围自诩英明神武决策,往往可能是致命的大伤害,如果一再坚持,则是多重施暴,比如二战期间的人种优越和清除论点。
4 艰苦从来不是奋斗的动力和基础,发自内心的自尊、改变以及拯救意识才是。
所以,教育孩子采用的说教、故意吃苦都只是负面的被动教育,往往只会让孩子觉得拿曾经的历史逼他不尊重现实。
5珍贵的时光该做有意义或美好的事情,然而荒诞的世界和傲慢决不允许。
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临沂的秉性是繁复且多元的:既有北方人的豪爽、耿直、质朴与热心,又有草根与民营气质融汇后的灵活、尚义、包容与温婉,每次重温与相遇都有新发现、感悟与升华。
7故乡的土地上摇一摇。虽然陌生多于熟悉,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更多跑者、绿化与新楼)还是令人欣慰。大约朴实更多在(偶有短浅)民间,宏大(偶有浮躁)在上层。
8故乡还真是人杰地灵,只顶尖人才而言就有书圣(王羲之,可拓展至王献之、颜真卿)、武圣(或兵圣孙武,含孙膑)、智圣(诸葛亮)等。所以气质之中不只是文武双全,还显得多元而全面。
9看多了做作、诡谲与阴险,觉得清爽、优雅与阳光无比亲切,无论何时何地何人皆然。
10努力通过人间淬炼不凡或有价值感的平凡,以融入世俗超脱庸俗或变得不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