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教学模式的分析
(2024-02-23 06:11: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研究 |
前苏联凯洛夫等人对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至今,存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仍然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优点: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
缺点: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没有思想与主见的高分低能者。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前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在自学之后课上让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
优点: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缺点:需要教师较高的调控和指导能力;很难在大班教学中开展;自学能力低的学生会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在课堂上一无所获;学生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
缺点: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
该模式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通过学生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基本程序是: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巴特勒提出教学的七个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学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优点:是比较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发教学内容它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基本过程是: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
比较适合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教学,范例一定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象分析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