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关系有效沟通小米育儿 |
分类: 育儿策略 |
http://s13/mw690/0033T6HNzy6O8Qg5fVq7c&690
(插图是几米的漫画,喜欢,留着自己欣赏,不算侵权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给小米看几米的漫画书,《地下铁》和《微笑的鱼》她都很喜欢。我觉得,与其给她看一些画得不知所云的绘本,倒不如给她看点好看的漫画。但是,当看到那本《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时,虽然觉得书里面的画和配词都不错,但我知道绝对不可以拿给她看。现阶段的她应该理解不了这句话。
但是,相信大多数的爸爸和妈妈,对“小孩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应该比较赞同吧。所以,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有效沟通”的问题。一般提到有效沟通,大多用在职场,跟上司和下属之间,需要换位思考。其实,用在父母和小宝宝之间,也很适合。
记得小米还没出月子的时候,是一个很爱哭的宝宝,我们都束手无策。当时是供暖季,家里很干燥,我们还经常开着电暖片用来烘干尿片什么的。孩子的脸上和身上都起了湿疹。我们去医院时,医生说,孩子给燥着了,湿疹会发痒,孩子很难受,她唯一会的表达方式就是哭给你们看。当时,我这个当妈的心疼又自责,我心里还曾抱怨自己怎么生了个好哭佬呢。
当孩子只会用哭和笑来表达自己的时候,你把她伺候舒服了,她不用逗都会开心地笑,一觉睡到天亮,让父母能睡个安稳觉。事实证明,小米就是一个这样让父母“享福”的孩子。当然,这也是在父母多次尝试摸索,与孩子的性格、生活习惯多次磨合的结果。这让我更加相信,没有难带的宝宝,只有还没有给孩子调弄好的父母。当然,前提是宝宝身体很健康。
随着宝宝的牙牙学语,从一个字、到发出不同的音,再到能说出几句有逻辑的句子,孩子在一天天地成长,她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在逐步提高,心智也慢慢走向成熟。在她完全成熟之前,至少还有十几年的时光要走过,父母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发展程度,能听懂和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又用孩子能听懂的话与她沟通,相信亲子关系会更加美妙。
其实,我觉得父母和宝宝之间的沟通,大人应该是绝对的主导方,你说的话,孩子有没有听懂,你应该自己先搞清楚,或者说,孩子的“话”,大人你有没有“听”懂,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理论说起来容易,攻略在网上搜一搜也能找到,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所以才会有“宝贝不听话,爸妈如何应对?”这一话题的探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发展程度不同,适用于一个孩子的方法,不见得能适合其他的孩子。说到底,还是得父母自己花心思去琢磨,去尝试。
即便是爸爸和妈妈,在面对同一个孩子的时候,也会有着完全不用的沟通效果。这一点,香椿深有体会。妈妈一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对孩子更了解,小米爸爸有时候就显得有点“书生意气”,谈起理论一套一套的,实际用起来完全不管用。原因就在于,没有紧扣孩子的成长脉搏,有点隔靴搔痒,孩子就不买账。
所以,当妈妈的只好自己挤出时间,在照料孩子和一家的同时,还要恶补育儿的理论知识,边实践边总结。做妈妈真心不容易啊!不过要是爸爸也有心参与,当妈的可以跟他多交流孩子的发展情况,帮助爸爸及时调整,参与更多,自己也能腾出时间自我优化。
总之,当妈的,只要理念正确,态度谦虚,肯定能找到跟孩子有效沟通的方式。
http://s4/mw690/0033T6HNzy6O8QoKqBl03&690
案例
前几天,跟一位两岁8个月的宝妈聊“孩子不按时洗澡和睡觉”的问题,她说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哭闹,不肯听话。我问她有没有给孩子缓冲时间,是怎么处理的。她说,会提前5分钟指着闹钟跟孩子说,再玩5分钟就要去洗澡了。等5分钟到了,指着闹钟跟孩子说,你看,时间到9点半了,咱们该去洗澡了。孩子还是死活不同意。而且,不管用什么“玩具”吸引都无效。
按说这位妈妈做的也没错,也按照理论说的,给了孩子缓冲时间,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话呢?
小米现在是每天洗澡,没有固定时间,经常是妈妈看情况灵活安排,但睡觉是有时间要求的,一般9至9点半都会睡着。一直执行得还不错。只要孩子没有不舒服的情况,对发出的“洗澡”要求都会响应。当然,妈妈常用的“玩具吸引”和“表扬鼓励”是常有的招数。香椿,基本每次都会给她缓冲时间,不是指着时钟,而是过两分钟,开始数“1,2,3,4,5”,数到5,基本孩子就乖乖就范了。“5”仿佛成了一个标记。
我跟这位妈妈开始了探讨。孩子基本没有时间概念。小米快3岁了,她对“昨天”和“明天”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她嘴边经常说;“我昨天去超市了”,实际上那是好几天以前的事情;有时候,爸爸下班用钥匙开门回家,她说:“爸爸,我好几天没见着你了。”实际上,爸爸昨晚还在家,一早才去上班的。所以,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上,他跟妈妈理解的不一样。
有些孩子很早就会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和时间,每个孩子不一样。但是,小米对这些还没概念。妈妈也从来没有去教这个。小米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同龄的孩子中算是非常不错的,刚去幼儿园一周,老师就夸她表达能力超强。虽然有可能只是恭维话,香椿听了美滋滋的,还是深以为然。
所以,那位宝妈决定下次试试香椿的方法。
案例
小米刚上幼儿园一周。第5天的时候在幼儿园光荣负伤。生活老师李老师在陪她玩球的时候,不小心手指甲把她眉心划伤了。应该有黄豆的直径那么大吧,香椿看了真庆幸,幸好眼睛没事。
她一看到我,就跟我嘚瑟:“妈妈,李老师把我给弄伤了,我没有哭哦,你奖励我【勇敢蛋糕】吧。”我说“好!”勇敢蛋糕是香椿和小米的约定,还有【懂事蛋糕】【聪明蛋糕】。小家伙爱吃蛋糕,又不能经常给她吃,所以香椿想了个名目。之后小米发烧生病。病中念叨:“妈妈你别碰我受伤的地方。是李老师弄的,她还没跟我说对不起呢!”
爸爸在旁边帮着找补:“幼儿园放学的时候,我去接你,李老师当着你跟我说对不起了,你不是听见了么?”小米当时没说话,之后又跟我念叨:“李老师还没跟我说对不起呢,她为什么要跟爸爸说对不起呀?”
其实孩子说的有道理。因为平时香椿和小米之间,谁做错事了,认识到错误了,都要向对方说“对不起”。幼儿园的老师,应该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把孩子看成平等的个体,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第一要道歉,然后才是做出弥补。其实那位李老师第一时间带孩子去了保健室,因为伤口太小,孩子反弹太激烈才没有做处理,回家之后爸爸给涂了碘伏,几天就会好,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孩子就是因为老师没有跟她说“对不起”就上心了。这也是大人没注意,产生的沟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