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的反思
(2013-03-08 08:56:47)减 负 增 效 的 反 思
 
 
这学期英语组的所有老师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基于‘减负’的学生课外作业优化”课题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付出了辛劳与汗水,也收获了成绩与喜悦,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
 
如何减去学生作业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如何减去过时,繁琐,与实际运用无关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如何做到“堂堂清”,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围绕着这些问题,所有英语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了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英语组的老师们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入手研究,并努力实现科学设计课外英语作业。分别设计一些效果好,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并通过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研究这些作业是否可行,是否可以在七至九年级推广,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对于前一阶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英语组教师也将课题组的有关工作进行反思。
一、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
一直以来英语教师对英语作业布置的数量很重视,认为只有布置的作业达到一定的数量,学生们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不然不放心,总担心学生学不好。可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同学们对作业越来越不感兴趣,书写不认真,忘记交,带着明显的应付情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外作业并没有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收到我期望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入课题组后我首先深深思考:如何利用作业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英语能力,让作业成为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呢?究竟该如何布置课外作业,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通过问卷调查的信息和与学生交流我了解到,学生不喜欢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什么意思,太单调,太枯燥,不是机械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单词或句子。学生最不喜欢的是抄词、抄课文、写作文;最喜欢的作业类型是动手型、实践型和趣味型的作业。由此,我们不得不改变布置作业的传统观念:在不忘知识巩固的同时,作业设计要抓住一个“新”字,利用一个“活”字,力求突出一个“趣”字,变烦恼作业为快乐作业,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层面进行分层作业。 
内容上的层次性,要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作业设计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作业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在作业设计上要做到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所有的同学都在听同样的内容,很难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予以指导教学。一种简单而又可行的方法就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例如,教师将英语能力划分为听、说、读、写几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在其他方面又有所欠缺,针对他们个人的学习状况,有差异的布置作业,首要目标是要将学生的薄弱方面提高起来。对于某些学生有着某一或几个方面的特长,我们侧要进一步的挖掘他们的潜力,不断的提高、进步并有所突破,使得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
一、如何保留英语作业中的抄写和背诵形式?
 
二、如何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督促?
英语中的一些口语作业,如果有了家长的配合和鼓励,学起来会事半功倍。例如,学生课堂上学习了英语,却没有运用的环境,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街上、超市等地方引导孩子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用英语说说熟悉的东西。注意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能及时、适当的进行鼓励对于语言的学习尤其重要。家长的参与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是家长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家长不具备辅导口语的能力,还有一些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英语,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并待以解决。
三、如何让高年级学生对英语保持长久地兴趣?
高年级英语教学和作业比低年级英语要相对枯燥一些,随着英语语法难度的增加,单词长度的改变,英语游戏的减少,有些学生特别是程度较差的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小,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创设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减负”不仅仅是减一些作业,减一些教辅,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布置作业。落实“减负增效”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更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协力,才能实现“减负增效”目标,使学生健康成长。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