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2024-05-09 09:50:56)
分类: 学术论著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洪惠镇

 

    不久前应邀为一位画友的硕士研究生解答有关中国画理论与创作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书画时如何使用笔有力?”由于学生多,现场问题也多,这个问题只能简单扼要地解答,不易讲清楚。它是中国书画的一个核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所以特地抉出来在此回答,以供更多需要了解的学生与初入书画行业的人们参考。

 

    有关这个问题,我有一篇专文《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发表在1998年第2期《新美术》与第48期《朵云》,说得比较详细,这里仅作摘要简述。据我个人实践体会,用笔有力的诀窍在于力度、速度与墨量控制。

 

    力度是用笔自古如一的总体要求。力度由笔锋(无论正侧)蘸墨在纸上产生的点划体现,即为笔力。笔力是一种复杂的用力机制。有的前人认为笔力由“气”(出自丹田)而来,牵涉到“气功”,比较玄(陆俨少也通过练“气功”加强笔力)。对于大多数画家来说,不一定能有机会和条件学习掌握“气功”。那么如何使用笔有力呢?

 

    我个人的体会是,笔力包含四个部分:一是执笔向下使笔锋抵纸的“压力”。二是使毛笔顺逆进退产生点划的“动力”。 三是防止向下压力过度以避免行笔僵滞的“托力”,或称“缓冲力”。这是画家由经验形成的一种使毛笔似乎被从纸上由空气浮力托起的力量。不同纸质需有不同托力。四是防止压力过轻产生浮滑、动力过大产生轻飘之弊的“阻力”,有意让笔锋在纸上产生适度磨擦,不同纸质的磨擦力也不同。

 

    四力形成如下结构:达到平稳聚焦产生的点划便是厚重有力的。而要使四力平衡聚焦,画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到笔锋正确触纸的感觉。这时呼吸自然因注意力集中而平稳深沉。当熟练后,每下笔前,呼吸先已平稳深沉,然后运笔,便似有气息在主导。 这种状态和“气功”有股气感直达腕指不同,是生理节律与用笔节律合拍,但同样有益,它使用笔的轨迹像呼吸一样联绵不断,既使笔断而气犹不断。 而贯气是用笔产生力度与灵活多变,笔笔生化以达整体气韵生动的重要基础。

 

    四力的平衡又与速度相关。速度过疾,就是动力、托力过大,压力、阻力不足,易生浮滑轻薄之弊。速度过慢,即压力、阻力过大,动力、托力不足,则易犯钝、滞、粘之病,所以书法讲究疾涩的统一。

 

    四力的平衡需经训练才能获得。我在指导初学国画的学生理解笔力时,常采用悬臂(指腕不动,运臂使全身之力集于笔端)中锋画蚊香形圆圈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屡试不爽。通常练习数周即可基本领会与掌握要点,甚至连从来没拿过毛笔的外国学生也能迅速做到(图1),原因在于画圆圈四力平衡才能画得好。压力太大,托力太小,动力不够,阻力过多,拉线画圈很难画圆。反之画圈易圆,但线条粗细不均无力度。在绕圈之际,可以明显体会把它画圆,而线条又均匀有力时的四力平衡感觉(很难用语言表述),从而找到最佳聚焦点。(画圈法被很多人推荐,但都没有说明原理。)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1

 


    笔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笔端落在纸上的力与墨量达到最佳值,并形成类同有力物质的形态。中国画就材料属性而言,与水彩水粉相同,墨也属水溶胶性颜料。它们和油画颜料主要靠粘附呈色的物理机制不同,是濡染纸纤维呈色的,在电子显微镜中可以看到墨分子充填在纸纤维分子结构中,像蚕茧附着在稻草簇具上一般,如图2所示。墨量不足者墨分子稀少,如该图左半,右半墨分子密集即墨量充足。与水彩水粉不同的是,中国画所用主要纸张宣纸纤维松软,水分更易渗入,纤维可瞬间被全部濡染,这是生宣墨色变化敏感微妙和丰富的特点之因。中国画之所以创造出许多笔墨法则,实与宣纸材料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如没发明宣纸,笔墨规范便会是另一种样子。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图2 



   在生宣上画线,极易出现塑料管状臃肿软弱、绣花针状轻细(图3)、竹篾状扁脆平薄(图4),以及毛发状轻飘细屑等等无力不美的呈墨效果,多是因为濡染纤维的墨量不足。 换言之,也就是笔力不够,没能把墨量适度地送入纸纤维中。所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都是以足够的笔力,把适度的墨量送入纸(木)纤维的最佳效果。通常产生以上不良效果,都是用笔过快、过轻或露锋,没有四力的平衡聚焦,墨量就不足于或来不及濡染。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图3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图4


 

    反之,被书法家讥为墨猪的线条,过于体肥散漫而无筋骨,则是墨量过多。也就是四力不平衡,压力与阻大过大,笔锋停留时间过长,墨量入纸自然偏多,便成恶墨一团。这种墨团浸透纸背的效果,和力透纸背的呈墨效果差别极大,所以控制墨量和笔力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通常合格的笔力运用与墨量控制所产生的呈墨效果,应是厚重如石,坚韧如藤,或富有弹性如钢等等有力物质的某种形态与属性。 笔力的体现不是抽象的,它依赖于墨量的适中与理想呈墨形象的联想,被联想的形象都具有力的特征,例如点如“高峰坠石”,线“如万岁枯藤”(图5)。这样,当这些可以令人联想到有力物质的点划不以墨色的固有形态出现,而被置换成另一种物质形态,如在木石碑板上雕刻成凹凸状时,它们依然能够保留原有的笔力。


 

如何使书画用笔有力

5

 

                                         2024年5月9发于不动心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