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当随时代

分类: 学术论著 |
【不动心斋画论】
上引拙诗是近来画墨兰所题的一首五言绝句(图1)。 再过三载,我就八旬了,别的事都有心无力,唯一的心愿,就是抓紧余生时光,为传统文人写意画的现代创新,探索一点可供后人参考的实践心得。今年以来,博客系统严K,往日煞费心力发表的新旧画作与学术论文全被清空,不能再发,日子蓦然空闲,不知如何打发。经过一番无聊彷徨后,想起还有大量的宣纸,不能为文,就继续作画吧,图1是其中的一幅。

正巧博客又突然通知交费即可启封,从头发稿,赶紧整理贴了几篇关于写意花鸟画的新旧论文,文中多有涉及文人画的议论。近二十多年来,自己敢谓不遗余力地呼吁紧急继承、保护、发扬诗书画兼能的文人画创作传统,其中最有保护与发扬价值的优点,一是借助诗书画结合的综合体优势,可使文人画与时俱进地反映当代生活内容与思想感情;二是文人写意画具有特殊的修身养性保健功能,对国人,特别是退休老人的身心健康,极有好处。
而最具上述优点的文人画是写意花鸟。其中的典型题材,莫过于梅兰竹菊“四君子”。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被锤炼出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只需寥寥数笔,就够传神寓意。而诗文题款寓意的主体,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华民族传统悠久的人格道德精神与哲学思想,哪怕在现代“四君子”上题写,都不会过时。比如我常引用的王冕题墨梅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郑燮题墨竹诗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皆属正能量而令人动容。因此我将它们视为传承文人画道统的首要代表性题材,不但自己常画,也鼓励学生多学。
为此,表现它们的文人写意画,有责任既传承发扬传统,又有所创新地使它们不断与时俱进,反映新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但在“四君子”中,最便于融和在当今信息时代都市生活的,首先是兰花,它们娇小玲珑,适合盆栽且易养植,所需土壤、养分、水份与日照很少。其次是竹子,它们有一个优点,如拙作题画诗所言:“菊花艳一秋,梅兰香一季。唯竹展清姿,四时不改翠。”只是它们“个头”太大,适宜露天庭园栽培,厅室与阳台就会受限。并且植株若是缩小到盆栽,就会失去它们的“大丈夫”气概,原有“气节”“高操”的寓意就难表现。它们还是适合在露天环境展现美感,宜日、宜月、宜风、宜雨,亦宜雪,可由现代人以现代精神去寄寓或赞颂。例如拙作题《风竹图》诗云:“长夏绿如玉,亭亭公路旁。招风非自得,为世馈清凉。”或如题《枯竹图》诗谓:“今世多天灾,环境破坏以。人类不反思,万物将灭已。”(图2)可以参与意义重大的环保宣传,这样就与前人的墨竹寓意大有不同。

梅花也是植株高大,需要风日露水,只适宜单株或成林地种植在都市的露天公共场所,如公园与园林,不易随时和现代人亲近,除非居住环境有条件,比如私宅的庭院和小区的绿化带。因此我有拙作题画梅诗谓:“市井难寻影,林泉才见花。性虽高洁甚,知己遍天涯。”“近窗伸展数枝长,每到花开满屋芳。不是诗人偏爱汝,梅香最合伴书香。”它们盆栽在厅室阳台就不易成活。曾有学生送我一盆养在阳台,还开了几回花,引得画兴诗情大发。有《盆梅图》题诗云:“盆里栽成一簇春,花繁枝茂立黄昏。东风拂过阳台角,时有幽香分路人。”(图3)在这种“私密”关系下,可以寄寓一点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让这位“君子”继续展现传统人格道德精神境界。

图3 盆梅图
可惜一次出差时间较长,没人浇水,回来盆梅已经枯死,令我像失去好友一般伤心难过了很久。它们还有个缺陷,一年只在冬春之交开一次花,花期不到一月,其余时间就像普通树木,只有绿叶,没有美感,不像竹子无花,却能以叶干清姿取悦人。也不像兰花,花开固然优美,无花叶丛也婀娜多姿,交叉如画。不过,梅花有兰、竹所无的一种优越性,即是它们可以折枝瓶供,放在室内欣赏,无论书斋客厅都很适宜,花香与琴韵齐清,姿色同画风共雅。这是它们与人亲近的最佳方式,故而有拙诗云:“小恙拥衾深闭门,床头唯伴一枝春。斜伸玉臂来相慰,虽是无言情却真。”那是年轻时在工厂做工,只有一间斗室,兼具书斋客厅与卧房功能,瓶梅就摆在床头小桌上,跟人亲密无间。
梅花在“四君子”中地位最高,那是因为它们最适合象征寓意重大题材。例如2005年9月,我应邀参加全国写意画展,作八尺红梅轴,题诗云:“六十年前抗战中,国人血染国花红。于今共赏繁华日,都愿芬芳世界同。”同年10月,又应邀为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作红梅巨轴,题诗谓:“老树新葩灿若霞,年轮盈百记荣华。风摧雪压香难禁,莫怪人间爱此花。”
2008年6月四川大地震后,重题旧作六尺红梅义卖赈灾,题诗云:“生意何蓬勃,天灾不可摧。繁花红似火,大地又春回。”梅花的自然习性就是这样“高、大、上”地对应着人间君子的精神品格,所以一直深受古人的推崇与喜爱。在现代,也仍享受这种尊荣,我才会特别爱画它们。
至于菊花,虽然天生适宜盆栽,但每年都需换土重植,否则花头会逐年变小,甚为麻烦。同时也像梅花那样,每年只开秋天一季,除非是塑料大棚的栽培出品,可以反季节开花,否则也是只有叶子,甚为枯燥乏味。不过,在“四君子”中,只有菊花最为五彩缤纷,因而在古代也很受宠,院体工笔重彩很常描绘。现代都市居民更是欢迎,因为它们不但色彩丰富,花期又长,无论盆栽还是瓶供,都比梅、兰耐久。只是在文人画中,除了黄花典故多而被涉及,一般都画白菊,以便同梅竹兰配套画水墨写意“四君子图”。我在17岁学画墨菊时,就试作题画诗云:“独立东篱秋正深,凌霜傲骨出天真。如今不忆陶五柳,处处能逢爱菊人。”
到了晚年,题菊花图更是“邻里长相望,篱边接片栽。和谐及花木,人亦可开怀。”诗书画没多少长进,只有守望它们密切结合的创作方法坚持不懈。“四君子”伴随我一生,助益很大。耳顺之年有题画诗云“年登三十已驚秋,臨得六旬愁上愁。忽見霜花開正茂,生機不老令人羞。”永远得向秋菊学习那种“风里逍遥舞,篱边烂漫开。光阴虽已短,从不抱愁怀”(图4)的精神与态度。正是有着“四君子”这些传统题材的创作,文人写意画才具有十分宝贵的可供修身养性的保健功能。拙作题画诗有谓:“重九霜花开最鲜,题诗作画解苍颜。朝朝如过老人节,不许闲愁噬晚年。”为此“秋寒时节赏黄华,独坐斜阳常有暇。多谢花卿能伴我,老夫敬汝一杯茶。”其实是借此表示自己对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创作传统的敬意与感谢。

图4 秋菊图
兰花在“四君子”中个头最小,与充满阳刚丈夫气的梅竹菊相比,它更像一位温顺聪慧的小家碧玉,很适合家养,书斋案头,客厅墙角,甚至寝室窗台,都能自得其乐地生长,故而最容易伴随都市生活的现代化,及时改变自古以来一成不变的形象与精神,我也很喜欢尝试将它们带入现代文人画。比如图1,画上所题诗除本文开头那首五绝,它之前先题了一首七绝云:“手机无电且安然,旧日知音尽失联。寂寞萧斋不孤独,终年伴有案头兰。”纯粹画兰,难辨时代差异,画支充电手机,再题诗阐述画意,即可立判古今。后觉构图留白太多,才再题一首补空。
又如图5,画上题诗云:“经旬文债未还完,臂重腰酸电脑前。赖有幽香能解乏,案头陪着武夷兰。”它和图1所画都是我真实的生活写照。如果继续按照传统墨兰的程式性画法,就算兰叶纷披兰花婀娜得再生动,笔墨精妙得堪与郑板桥李方膺比肩,那也是古人创造的图式。尽管依旧可以修身养性,例如图6拙作墨兰题诗曰:“无色要人爱,有香焉自知。幽居空谷里,清静一身诗。”但远离人间烟火,缺乏时代气息,倘若全都如此画“四君子”,就会削弱文人画的艺术价值与创作意义,它们是应该并且能够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画家个体其实也很需要它们来真实反映自己的存在,除了图1图6如此,图7也是。画上题诗谓:“年近退休心已宽,幸无灾病老相缠。闲来上网搜时讯,兴至添泥护幼兰。”尾句除了培护幼兰真有其事,还隐喻继续发挥教师的职责以指导学生(这也确属实情,自退休至今,都在义务为学生授课)的含义。这样显然就具有积极的现代生活内涵,能在墨兰的立意表现上和古人拉开距离,也证明文人写意花鸟画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图7墨兰图
传统文人写意“四君子”的程式性技法,已经高度成熟与完善,现代要想创新极难。曾有一位专攻墨竹的朋友问我怎样才能创新技法,我回答若能知道,自己已用新法作画了。我也曾试验创新“四君子”画法多年,结果很不满意。现代创新的技法都不如传统技法完美,只能另辟蹊径,在立意上寻求突破,那就是通过题款诗文反映时代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感,才能有别于前人。为此,单是墨兰题材与题诗,我就多有试作,例如以下几首题画诗:

图8 墨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