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44
  • 关注人气:1,7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要选,我会永远站在恐怖主义对面

(2015-11-15 09:35:29)
标签:

杂谈

如果要选,我会永远站在恐怖主义对面
 曹鹏程

雾霾还未散去,但周末毕竟要好好过。然而,就在人们早晨醒来,准备规划两天的生活,法国巴黎发生的血腥恐怖袭击却占据了手机屏幕。枪手扫射了15分钟,像射鸟一样射杀我们”“人们都趴在地上,我趴在他们中间,时间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看着北京平静的街道,再想着昨夜那些在恐怖中往生的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残忍想象不可抑制地涌出。

说实话,对于打击恐怖主义,普通人并没有能力做得太多,我们唯一能够马上拿出来的就是悲痛,就是守望相助。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你而鸣。每一个石子,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只要海水冲刷掉,欧洲就少了一部分。每一个生命,都是人类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死悲欢,与我们息息相关。就在巴黎,居民们看到街上的受害者遗体,纷纷从窗户留下床单,覆盖住他们的身体;法国球迷撤出体育场时,高唱《马赛曲》,互相鼓劲,驱散暴恐事件中的恐惧,出租车司机关闭计价器,免费送彷徨无助的人回家……“这是巴黎最黑暗的一天,但我们看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远在其他国家,人们不仅哀悼死在巴黎的本国同胞,更哀悼所有死在恐怖主义屠刀下的兄弟姐妹。悲痛集结起来,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尊重生命,是一种超越文明的全球价值。

普通人还能够拿出来的,是保持足够的关注。保持和足够,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不能因为我们暂时享受着安定的早晨,就忘记了昨天曾经有过的伤痛;不能因为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美食和鲜花,就忘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早市炸弹、车站砍杀;也不能因为我们跟他们的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就忘记了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而最重要的,是别在鲜血擦干之后,忘记了今天的惨状,混淆了对善恶的基本判断,或者丢失了看待复杂原因的耐心。

没有几个人,在面对恐怖时不会颤抖,但只要我们能拿出这两点,就能看清一种简单的本质。普通人都害怕选择,但如果一定要选,我会永远站在恐怖主义对面。各国领导人都在第一时间对巴黎恐怖袭击明确发声,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生存需要,以及命运共同的精神命题。我们的领导人使用了最强烈的谴责”——“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法国及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这,不仅是有力表态,更传递着坚定决心。

经过两场大战的洗礼,人类已经认同,文明之间的争论甚至冲突,必须存在于一种共同的底线之上,采取无差别暴力手段的做法,无论原因目的如何,都必须坚决抵制。对于恐怖主义,总会有分析从成因和历史来找出其形成的土壤,从极端组织遭受的过去来研究恐怖主义的发育。这样的追根溯源无疑是需要的,特别是在恐怖主义形成之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努力去化解仇恨、弥合分歧,关注并且面对各种不同的呼声。但是,一旦当这种呼声成为恐怖主义,当可怜的人动手袭击无辜的人,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层面上就不能再拘泥因果之论,因为这已经开始侵蚀文明发展的基本底座。

巴黎恐怖袭击,将是即将开始的G20会议不可回避的话题。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不平等,怎么去消除不平等,让这个世界的发展更加兼顾整体,更加注重公平,值得各国领导人认真地讨论。同时,这个世界到处都出现过恐怖主义,怎么携起手来,集中力量打掉恐怖势力,共同抵御极端思想,也值得各国领导人马上行动。

迈克尔·沃尔泽说过,用苦难和不平等去解释恐怖主义是说不通的。一个人眼里的恐怖分子,在另一个人眼里不能是自由战士。今天我们因为悲痛站在了一起,希望明天不要因为认识不同而散去,因为站在我们对面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