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前段时间,一段疑似父亲猥亵幼女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这一行为让不少网友对这位疑似父亲的人对女儿的过度亲密感到十分不适及愤怒。
随后,在公安机关给出的调查结果中,证明了该男子是这位5岁女孩的亲生父亲,并且行为不构成猥亵违法。
网友们对公安机关给出的答复并不能让大众舆论满意,对幼儿侵害事件,法律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由于对儿童性侵的界限比较模糊,所以学界和社会,对儿童性侵的定义有较大的争议。
目前比较受到认可的定义是:任何在一个孩子和一个成年人(或年龄较大的孩子)之间,为了满足后者的欲望,发生明显或不明显、接触或非接触的性行为。而小孩子之所以参与其中,是因为受到了引诱、胁迫、暴力、恐吓或操纵。接触性性侵指生殖器插入、抚摸、亲吻和触摸,非接触性性侵是在孩子面前裸露,邀请孩子窥探、触摸自己,或通过网络引诱孩子做出性意味的动作。
就视频呈现的内容而言,若根据以上定义来看,视频中成年男子的行为已构成儿童性侵,然而仅仅是因为父亲的身份却逃脱了制裁。然而在儿童性侵案件中,熟人才是主力军!
根据“女童保护”组织统计数据,在2017年曝光的378起儿童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60%,其中亲戚及家庭成员侵害儿童的比例占20%。在广州的一项数据调查中,侵犯儿童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则是父亲,比例高达21%。
在知乎豆瓣等平台里,一些问卷题目是“你有哪些秘密一直深埋心底?”的问题下,有许多个高票回答,涉及自己的父亲、哥哥、姑父/姨夫等人对女孩进行了猥亵甚至性侵行为。但这些行为大多数都没有立案调查,结果是这些女孩默默忍下。
未成年性侵案件不仅仅发生在女童身上,在男童身上也屡见不鲜:
英国11岁男孩被生父逼迫观看成人电影并与沦为生父继母的性玩具
(详见第二篇图文内容)
有些人对儿童有天生的性好奇,也许是恋童癖;
有些人是因为喝醉、抑郁、消沉或需要安慰,而身边正好有个孩子;
有些人,则是因为智力或行为障碍,并不明白是非对错;
有些人,根本就是虐待他人获取快感的心理变态。
还有些人,则成长于性侵他人不算做罪过的地方,比如印度。
性侵除了给孩子身体造成伤害还会有心理的创伤。这种熟人性侵给受害者造成的痛苦会延续很久甚至是一辈子。
性侵会摧毁孩子的信任感,他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愤怒、焦虑、抑郁、进食障碍,暴力等等。这些孩子在成年后会出现抑郁,自我毁灭,不信任别人等等状况。
当孩子遭受侵害,找专业人士的介入,或警察、或医生,在正确处理事件时,建议找到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帮助。而心理咨询师介入,不仅仅是面对孩子,也要面临家长和整个家庭,帮助他们一起原理崩溃的边缘。
永远别嫌性教育太早!
防性侵教育永远不晚!
真正藏在我们身边的性侵者,很可能根本不是躲在阴暗处的怪叔叔,反而可能是私交甚好的邻居男主人,是道貌岸然的家庭教师,是和蔼可亲的学校校长,是与你的孩子相熟已久的隔壁大哥哥/姐姐。
当家长告诉孩子要尊敬“权威”时,必须跟孩子强调,是尊敬他们的行为,明确告诉孩子,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确,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不能尊敬他,反而要去指责他。
鼓励孩子不要“太听话”,鼓励他们自尊自强,有独立思考,不一味顺从。如果“权威”错了,就要敢于在他们面前说“不”!!!
英国出品“天使保护行动“之《儿童十大宣言》,愿与每一位爱护孩子的人分享:
一、“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二、“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三、“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四、“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五、“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六、“不与陌生人说话。”
七、“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八、“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九、“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十、“坏人可以骗。”
参考资料
1. 壹读
2. “女童保护”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发布,女童保护,2018
3. 重口味心理学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