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索绪尔和萨丕尔的语言观
(2015-10-14 11:01:16)| 标签: 教育 | 分类: 看点东西,写点什么 | 
现代语言学创始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结构主义的语言思想。这本由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同学们的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以及其他材料编辑整理成的语言学著作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语言学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起着里程碑的作用。而萨丕尔则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语言论》是他的代表作,在美国语言学界有广泛的影响。《普通语言学教程》和《语言论》分别体现了两位语言学家的语言学观点,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乏一些不同的地方。以下,本文想通过比较两本书的总体特色以及其中所阐释的语言定义、语言符号、语音系统、语言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异同,对他们的语言观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内容概述
(一)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几乎包含了索绪尔全部的语言学思想,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绪论(2)附录(3) 
首先,通过区别语言和言语,提出了语言的定义;
其次,就语言符号提出了“能指”“所指”这一对概念,并指出语言符号遵循符号的任意性和能指的线条特征这两个原则,同时具有不变性和可变性特征;
再次,就语言的研究方法不同,提出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这两个概念。索绪尔受到经济学的启迪,认为对语言学的研究也需要分为同时轴线和连续轴线两个部分,进而分出两种不同的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其中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在讨论共时语言学时索绪尔着重探讨了语言的价值,认为每个语言符号的价值都只因为跟其他符号有一定的关系而存,价值来自关系,关系构成系统,可以说语言的价值是索绪尔共时语言学的核心,也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独特部分,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论的基石;
 
(二)萨丕尔《语言论》
 
 
二、观点和方法的比较
(一)总体特色比较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总体上主要有两个特色:①它是从普遍理论出发来研究语言的,其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了很多两分法术语来对语言进行研究,特别是采用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的语言研究方法,这无疑是他书中的一大特色。这些两分法术语研究体现了索绪尔语言研究上普遍存在着的哲学辩证意味,对整个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②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语言学原理,其比喻艺术是其他语言学著作难以比拟的。
萨丕尔《语言论》更注重语言材料的具体描写,其中有很多具体分析英语的段落或者多用语言实例来引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其二,正如作者自己在前言中所说的,《语言论》中包括了很多语言和人类所关心的其它根本问题的关系,如思维问题、历史过程本质、种族、文化、艺术,萨丕尔对语言的研究多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虽然索绪尔书中也有关于此类问题的讨论,但并不像萨丕尔那样重视之。
(二)语言定义比较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和萨丕尔《语言论》两本书都首先对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进行了探讨和定义。
索绪尔对比“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确定的一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不是说话者的一种功能,它是个人被动地记录下来的产物。索绪尔将它比喻为把同样的词典分发给每个人使用,语言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表现为1 1 1 1……=1;而言语却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它是人们说话的总和,表现为1′ 1〞 1〞′……进而提出语言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可以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同质的,具体性较强的对象。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这些符号是听觉的符号,是由所谓“说话器官”产生的。其对语言的讨论是从人类学角度出发的,认为语言不像走路那样,语言的习得必须在一个人类社会的环境中,否则他就永远不会说话,即不会按照某一社会的传统体系来传达意思。
总的来说,两人都认为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套规则,但索绪尔更注重语言不同于言语的部分,强调语言是从复杂言语活动中抽取出来确定的对象;而萨丕尔则更注重语言是非本能的这一特性,两人对语言做出定义的角度不同。具体来说,索绪尔将语言学分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认为言语活动的研究包含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的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较之于《普通语言学教程》,萨丕尔没有在《语言论》中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不同,需要读者自己区别,而主要强调的是语言从人类学角度考虑是非本能的。
(三)对语言符号的认识
 
索绪尔在此提出了能指和所指这两个的概念,认为语言符号是这两者的结合。他首先指出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认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分别用所指和能指代替它们,而所谓音响形象它不是物质的声音,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由能指和所指连结而成的语言符号具有不变性和可变性,能指和所指以绝无仅有的程度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生命。
不同于索绪尔对能指的认识,萨丕尔认为语言主要是一个听觉系统,但因为它是说出来的,所以它也是一个运动系统。当然萨丕尔同时也指出语言存在着种种紧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时语言过程的紧缩,进一步紧缩之后,它根本不发出声音来。由此看出,萨丕尔所谓的语言的能指方面是物理·心理·生理的,不同于索绪尔所认为的单纯的心理的。
 
(四)语音系统的认识比较
 
萨丕尔划分语音的依据有四个:①发这个音时声带位置如何?②气流是只通过口腔的,还是也流到鼻子里的?③气流是自由的通过口腔的,还是在某一点上受到了阻碍的,要是受到了阻碍,又是怎么受到的?④口腔里的确定发音点是什么?同时,萨丕尔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语音模式或语音系统的格局的概念。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背后,“还有一个更有限制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表面系统的音可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甚至在它的语音内容久已改变了之后,它还能作为一个格局坚持下去,包括语音成分的数目、关系和作用,他以英语和德语分开后产生了同样的复数形式为例,英语的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mouse(鼠,单数):mice(鼠,复数)和德语的Fuss:Feusse,Mause:Maeuse 
索绪尔对语音的分类是以其开度的大小为依据的,分别分为7等,用数字0~6表示。而其对语音的分析则更注重的是它在语链中的情况,索绪尔认为只有当两个要素或几个要素牵连在一种内部依存关系里的时候,语音科学才成为可贵,因为一个要素的变异要受到另一个要素变异的限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外破和内破的概念及其在语链中的各种结合。不同于萨丕尔研究语音的侧重点,索绪尔更多的是就单层的语音结构来分析其音与音之间的结合,更注重语链对语音的影响。
(五)语言变化规律上的比较
就语言变化来讲,萨丕尔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沿流和语音规律。作者对沿流问题的解释主要借助了对方言的分析,萨丕尔同索绪尔一样坚信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其中必定存在着个人变异和方言变异,他认为个人变异本身只是偶然的现象,是无目的的动荡,语言改变一开头必须作为个人变异存在,但语言的沿流是有方向的。或者说,只有按一定方向流动的个人变异才体现或带动语言的沿流。而且两人也同样认为方言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除了空间因素,还有时间因素,索绪尔更是指出时间是主要的原因,《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这部分内容归为地理语言学的范畴。
而对语音规律的认识,索绪尔在历时语言学这一编中对其做出了相当具体的解释。首先,索绪尔认为语音变化是绝对存在的,而且认为从真实情况来看,这些演变是完全有规律的,这一观点和萨丕尔无疑是一致的;其次,索绪尔提出了语音变化的条件,认为语音的变化有绝对的变化和条件的变化,称为自发的语音现象和结合的语音现象;再次,结合别的学者的观点,大概分析了语音变化的原因;最后指出语音演化在语法上的后果,如语法关系的破裂等,在语音和语法关系紧密性问题上,萨丕尔和索绪尔所持观点也是一致的。在萨丕尔看来,语音变化是有三股基本势力拧成的:一个有定向的总沿流;一种重新调整的趋势;一种保护性的趋势。然而他并没能将语言变化的动力真正解释清楚,有些学者认为其对语音规律的认识还是一种猜测。 
三、结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