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文算指》中已知长方形面积及边长差(或和)求边长的“带从开方”算例。兼论最好的解算方法续

(2020-09-01 20:17:17)
标签:

教育

文化

同文算指》中已知长方形面积及边长差(或和)

求边长的“带从开方”算例。兼论最好的解算方法 


     兼论最好的解算方法

 

积较和相求开平方诸法第十四”——积和求较原文

凡以积和求较者,以和自乘,以积四因,相减,开其余,得较。

假如直田积864步,长阔和六十步,求长多阔几步者。用和自乘,又,四因直积。以少减多,余一百四十四平方,开之,得差一十二步。

题意。设长方形的长为A、阔为B。已知面积AB=C=864、和(A+B)=b=60,求差(A-B)

解题思路。由已知AB=C(A+B)=b可推导出 方程B2+bB=CA2+bA=C。通式为:

     X2+bX=C   

同文算指(A-B)方法,是采用公式:  (A-B)2=(A+B )2 - 4AB=b2- 4C  1

 第一步,A-B)。将(A+B) = b = 60 AB = C = 864,代入(1),有

(A-B) 2 = 60*60-4*864 = 3600-3456 = 144

(A-B) =  (A-B) 2 =  144 = 12  但还没有解得AB

第二步,AB

已知A+B=60、又有了A-B=12,则

A=(A+B)+(A-B)] / 2 =(60+12)/2=36   ……2

B=(A+B)-(A-B)] / 2 =(60-12)/2=24   ……3

 

至于积较求和,则有公式 (A-B)+4AB = (A+B ) 2 。以下为算例。

 

(一)已知积和,求较。再算AB 

 (A+B ) 2- 4AB (A-B)2   A=(A+B)+(A-B)] / 2  B= (A+B) A 

 AB

 A+B

(A+B) 2

- 4AB

(A-B) 2

A-B

2A

A

B

864

60

3600

-3456

144

12

72

36

24

3456

120

14400

-13824

576

24

144

72

48

33600

400

160000

-134400

25600

160

560

280

120

69360

782

611524

-277440

334084

578

1360

680

102

96000

640

409600

-384000

25600

160

800

400

240

2209

94

8836

-8836

0

0

94

47

47

 

(二)已知积较,求和。再算AB 

 (A-B)2 +4AB = (A+B ) 2  A=(A+B)+(A-B)] / 2  B= (A+B) A 

  AB

 A-B

(A-B) 2

4AB

(A+B) 2

A+B

2A

A

B

864

12

144

3456

3600

60

72

36

24

3456

24

576

13824

14400

120

144

72

48

33600

160

25600

134400

160000

400

560

280

120

69360

578

334084

277440

611524

782

1360

680

102

96000

160

25600

384000

409600

640

800

400

240

2209

0

0

8836

8836

94

94

47

47

注意: 其中AB=2209A-B=0者,即47*47的正方形。

 

这就是说,己知Cb,或己知C,都可以用两个公式直接算得长方形的AB,不必作两次带从开方”。整个计算用传统数值开方一次,加减各一次,除以2两次,多么省便。即:

(一)已知积和,求较。再算AB

一步求(A-B)   (A-B) =  (A+B) 2-4AB  b2-4C  

二步求AB。   A=(A+B)+(A-B)] / 2 、  B=(A+B)-(A-B)] / 2 

二)已知积较,求和。再算AB 

一步求(A+B)   (A+B)= (A-B ) 2+4AB  b2 +4C

二步求AB。   A=(A+B)+(A-B)] / 2 、  B=(A+B)-(A-B)] / 2

 

合并为一个公式  A(B) = b ±  b2- 4

 X2+bX=C 来说,求根公式则为

X = (b±  b2- 4) / 2

原来这就是  aX2+bX=C =1 时的求根公式。这真是我的一个意外发现。中国古算已经知道了求(A-B)的公式 (A-B) = b2- 4但为什么想不到下一步就可得到X2+bX=C的求根公式,一次性就算得AB呢?真可惜了。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的求根公式 X=( -b ±  b2- 4C ) / 2a 是用“配平方法”求得的,我就不去当文抄公了。但 (A-B)2 = (A+B)2 - 4AB  这个公式是怎样来的呢,有必要搞懂。

 (A+B)2 - 4ABA2+2AB+B2 - 4AB=A2-2AB+B2 (A-B ) 2    证毕。

那么其几何意义是什么呢?同文算指上就有一幅图形,公式的正确及几何意义也一目了然了。用拼图证明公式很奇妙,真是有灵性啊。


《同文算指》中已知长方形面积及边长差(或和)求边长的“带从开方”算例。兼论最好的解算方法续《同文算指》中已知长方形面积及边长差(或和)求边长的“带从开方”算例。兼论最好的解算方法续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