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复习专题:小说鉴赏笔记

(2017-05-21 09:28:13)
标签:

高考

复习

专题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

一、《考纲说明》(共14分)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小说概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http://s13/mw690/0033zRRCzy7beWD9xlGac&690

三、小说高考题型:

2014】《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5】《马兰花》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简要分析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奸处?请简要分析。

2016】《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四、小说的情节

(一)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情节有关的概念:悬念、线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波澜起伏、铺垫、伏笔、开门见山、结尾留下空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情节命题角度:

1)梳理、概括情节(2XX情节作用(3)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及效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三)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1、悬念的作用——(1)引出下文……(概括情节);(2)首尾呼应,(使……完整);(3)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2、线索的作用——(1)主要是把零散的情节穿插起来(2)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能让故事波澜起伏。

3)还能丰满人物形象和性格。(4)双线索: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3、“小说结尾”的意义——  ①结构上: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②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人物的……,也也突出了……,使XX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③思想情感上:强化了表现xx的力度,更突出表现XX的主题思想;④照应前文XXX,增添作品的情趣,让读者回味。

4、小说开头的作用——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为整个小说打下某种契机,铺垫、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③点题,总领全文,衬托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④如果是“第一人称”一般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更生动。⑤描写环境,营造、渲染某种气氛,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xx命运。

(四)小说的线索:

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人物或物、人物情感变化等。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五)关于“情节的作用意义”

、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从人物角度)

、深化、突出主题(从主题角度)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交代铺垫(从环境角度)。

、设置悬念,铺垫伏笔,引人入胜(开头)

、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间)

、照应前文,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结尾)

、增添作品的趣味等,让人回味无穷(从读者角度)

、双线索丰富了主题,明暗交错,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双线)

(六)小说以“xxx”为题的作用

从主题思想角度看……使主题更集中更含蓄;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始终有xxx“身影”。

 五、小说的环境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自然环境——1、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烘托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4、暗示社会环境 ,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六、小说的人物

(一)、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先由题干明确对象,再在文中找出与对象有关的文字信息,揣摩分析这些内容分别表现了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或内涵(外在形象、心理情感、性情品行、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社会意义等)。①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行动)以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②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③比照对象与其他人物的不同;④作者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对人物进行的评价。

(二)、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    (综合分析、深入探究

答题思路:①概括内容、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内涵,分析人物作用,人物形象与情节主题;②概括出人物形象、主题;③把题干、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四者结合起来答题(具体来讲)。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 等的描写。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 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⑥侧面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侧面塑造。

(四)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我”,增加小说的真实性;(4)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小说中“我”角色和作用

①、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是真相的揭示者和见证人。

②、从人物塑造看: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我”见证了……(事情)的过程,对xxx主人公关切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③、从主题表达看: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六)高考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常用四字词语:

百折不挠    威武不屈    坚强不屈    善解人意   善良敦厚   不屈不挠

意志坚定    坚忍不拔    锲而不舍    坚定不移   成熟稳重   懂得感恩

风趣幽默    积极进取    正义正直    处事洒脱   淡泊名利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豪放不羁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大智若愚    嫉恶如仇    愤世嫉俗   心直口快   不拘小节

心灵手巧    谨小慎微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充满爱心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一丝不苟   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    安贫乐道    大义凛然    见义勇为   超然物外   特立独行

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奋不顾身    身先士卒   与世无争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   安分守己    随遇而安   温柔敦厚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   知书达礼   同舟共济

智勇双全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运筹帷幄    足智多谋

明察秋毫  随机应变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深思远虑

独树一帜  持之以恒    雷厉风行    心胸宽广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沉着冷静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阴险狡诈    虚假伪善   唯利是图

仗势欺人   固执迂腐   自私冷漠     阿谀逢迎   恩将仇报    老实木讷     

 

七、小说的艺术手法

1、手法分类:

(一)、写人手法

   第一人称(亲切、真实);直接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侧面描写(人物、环境烘托)。

(二)、叙述手法

   倒叙(悬念、引人入胜);插叙(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严密,内容充实)

(三)    情节手法

   悬念(引人入胜);伏笔(呼应,结构严谨,情节更合理);对比(渲染、突出人物和主题);铺垫(积蓄气势,更好突出主旨);抑扬(跌宕起伏,可读性)。

2、小说手法的考题类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某段赏析或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3)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材料的组织和情节安排有书特点?

解答思路:手法+具体分析+效果

 

八、小说的语言

平实、朴素    典雅、华丽    简洁、明快    幽默、辛辣

地方语言、口语化、文白相间

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定的修辞造句

答题模型: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老舍《骆驼祥子》) 

九、小说探究

(一)主题探究:思想和情感(依附在小说具体形象之中,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小说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标题探究:1、贯穿全文的线索;2、反映小说内容、揭示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4、比喻,象征,双关等深层意思。

 (三)情节的探究:①展示了XXX的生活,凸显了其……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内涵;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的性情和……的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过程,感染力极强。

★提醒:凡是谈谈自己的看法都一定要结合原文,从中找出信息评论,不能自己随意发挥,更不能离开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