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专题:小说鉴赏笔记
标签:
高考复习专题 |
一、《考纲说明》(共14分)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三、小说高考题型:
【2014】《古渡头》①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②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③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5】《马兰花》①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②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③简要分析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奸处?请简要分析。
【2016】《锄》①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②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③请简要分析“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四、小说的情节
(一)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情节有关的概念:悬念、线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波澜起伏、铺垫、伏笔、开门见山、结尾留下空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情节命题角度:
(1)梳理、概括情节(2)XX情节作用(3)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及效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三)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1、悬念的作用——(1)引出下文……(概括情节);(2)首尾呼应,(使……完整);(3)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2、线索的作用——(1)主要是把零散的情节穿插起来(2)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能让故事波澜起伏。
(3)还能丰满人物形象和性格。(4)双线索: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3、“小说结尾”的意义——
4、小说开头的作用——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为整个小说打下某种契机,铺垫、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③点题,总领全文,衬托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④如果是“第一人称”一般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更生动。⑤描写环境,营造、渲染某种气氛,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xx命运。
(四)小说的线索:
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人物或物、人物情感变化等。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五)关于“情节的作用意义”
①、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从人物角度)
②、深化、突出主题(从主题角度)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交代铺垫(从环境角度)。
④、设置悬念,铺垫伏笔,引人入胜(开头)
⑤、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间)
⑥、照应前文,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结尾)
⑦、增添作品的趣味等,让人回味无穷(从读者角度)
⑧、双线索丰富了主题,明暗交错,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双线)
(六)小说以“xxx”为题的作用
①从主题思想角度看……使主题更集中更含蓄;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③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始终有xxx“身影”。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六、小说的人物
(一)、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
答题思路:先由题干明确对象,再在文中找出与对象有关的文字信息,揣摩分析这些内容分别表现了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或内涵(外在形象、心理情感、性情品行、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社会意义等)。①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行动)以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②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③比照对象与其他人物的不同;④作者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对人物进行的评价。
(二)、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
答题思路:①概括内容、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内涵,分析人物作用,人物形象与情节主题;②概括出人物形象、主题;③把题干、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四者结合起来答题(具体来讲)。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 等的描写。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⑥侧面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侧面塑造。
(四)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我”,增加小说的真实性;(4)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小说中“我”角色和作用
①、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是真相的揭示者和见证人。
②、从人物塑造看: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我”见证了……(事情)的过程,对xxx主人公关切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③、从主题表达看: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六)高考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常用四字词语:
百折不挠
意志坚定
风趣幽默
热心助人
足智多谋
心灵手巧
大公无私
严于律己
鞠躬尽瘁
自强不息
废寝忘食
百折不挠
和蔼可亲
智勇双全
明察秋毫
独树一帜
沉着冷静
仗势欺人
七、小说的艺术手法
1、手法分类:
(一)、写人手法
(二)、叙述手法
(三)
2、小说手法的考题类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某段赏析或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3)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材料的组织和情节安排有书特点?
解答思路:手法+具体分析+效果
八、小说的语言
平实、朴素
地方语言、口语化、文白相间
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定的修辞造句
答题模型: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老舍《骆驼祥子》)
九、小说探究
(一)主题探究:思想和情感(依附在小说具体形象之中,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小说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标题探究:1、贯穿全文的线索;2、反映小说内容、揭示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4、比喻,象征,双关等深层意思。
★提醒:凡是“谈谈”自己的看法都一定要结合原文,从中找出信息评论,不能自己随意发挥,更不能离开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