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作文写作:小卜的就业选择
(2016-09-08 16:26:27)
标签:
高考作文指导 |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审题】
本试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题目分析。本材料作文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话题材料,小卜是偏远地区瑶族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临近毕业,是满足家乡父老愿望回乡做教师,还是进入著名外企获得优质生活,亦或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她犯难了。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尽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作为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了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但仅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全准备好了。表面是职业选择上,其实是思想、心态、观念等认识上纠结。这也许就是她犯难的原因。
三、作文“提示语”分析。明确写作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的首要任务。要想明确写作任务,就要善于抓住“提示语”进行分析。本材料作文中的“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就是“提示语”,这个“提示语”启示我们:1)本次写作的范围应该围绕“小卜的就业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小卜的个案出发,透视大学生就业背后的价值选择。但不能脱离小卜就业选择本身,泛泛而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
四、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及价值取向问题。
实际上,限定任务是对“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进一步要求,是对立意范围的进一步压缩,有利于防止出现“套作”类的作文。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情境下,在限定的话题范围内进行写作,但考生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一点也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自由”与“限定”的辩证问题。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还带有一定的“应用”性质,但又不是规范的应用文。就拿这个题目来说,如果学生写成了类似于市场调查或就业指导意见书之类的应用文,也不符合作文的精神。考生应该透过就业选择的表面,去把握就业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念与心态精神。
【作品】
心系故土,勇敢追梦
我同你一样是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我将和你一样犹豫未来的职业选择。我明白你的感受,一边是父老乡亲的期盼与家乡的未来,这是你不可放下的情怀与责任;一边是你向往已久的梦想,不愿割舍放弃;一边祈求着平稳的幸福,一边向往着追梦的刺激与兴奋,即使是苦与泪。
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易逝,青春难留。为家乡谋利为乡亲着想是正确的,也是重要的,但你也有为自己梦想付出血与泪的权利,两者并不矛盾。开民族服装设计公司虽然不能回乡做教师,但你可以宣传瑶族的文化,发扬瑶族的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瑶族,理解瑶族。做出名牌,做出标签,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这与哺育桃李同样伟大,或许效益更高。换个角度想,你若创业成功,获得资金转而回报家乡,开建学校,招揽教师,不是比一个人花一辈子教书更有效益吗?
【总评】全文思路清晰,形式较新,语言流畅,气势动人。本文最大的亮点有二:一是引用精准,比比皆是,且置于语段开头,起着衔接的作用,引用古代和当今的经典语句,形式多样,也使思想变得丰富,使语言变得精彩;二是思想立意超俗,中心明确,紧扣题意,不偏不倚,文章没有在三种就业选择中做简单的选择,而是做出睿智新颖的选择:创业回报故乡。作者的思维能力高,灵动的反问句、传统的书信体格式也为文章的取胜增加筹码。58分。
进入外企,三赢之选
高三2班 何佳钰
二十岁姑娘小卜,苗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眼前出现三条路:回乡教书、进入外企和自己创业。
回乡教书,传播知识,固然是可取的选择;实现创业梦,以青春的心圆青葱的梦,听起来也不错,但我认为,进入外企才是明智之选。
回乡教书,传授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听起来是很美好,其实是强人所难。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有自己的抱负,也想多看看外面“那么大”的世界。况且,小卜也应深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的道理,她既不是专业教师出身,身后又无一个师资团队,对于“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她的力量,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想要改变家乡,必须另寻他路。
正因如此,才应当选择进入外企。
进入外企,对于小卜来说是明智之选、三赢之选。首先,进入著名外企,对于刚毕业的小卜,可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既可以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又能以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看世界。其次,可以有一份可观的薪水,从经济方面可以使家中的状况得以改善,减轻家中的负担。再者,小卜可以在这里发挥专长,大放光彩,对于她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绝佳舞台。
纵眼放观未来,有了外企的工作经验,再加上自己的见识,将来可以再选择去创业,届时的她,成功的把握大大增加;有了经济基础,你可以聘请师范毕业的专业教师,回乡传播知识,改变贫困状况。
【简评】 “任务驱动型”的“任务”就是指的是与材料及要求相关的具体的写作任务。本次作文中,“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这就是具体的写作任务,即要求考生能够给小卜提出具体的就业选择建议。文章开篇小作者就明确回答了“任务”,亮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是“我认为,进入外企才是明智之选”,中间对比分析,层层深入,探讨为什么建议小卜选择“进入外企”,结尾也再次照应这个任务,可以说本文紧扣任务,中心明确。其次本文条理清晰,对比分析,情理贴切,所学引用灵活,语言质朴,没有空洞地去议论,可以说起到了“建议”的效果。50分
从心出发
高三12班 胡凯琳
漫漫人生中,必然有许多的选择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去做决定,小卜也是如此。面对家人的压力,面对外企的诱惑,面对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悦纳自己,从心出发才是王道。
自古以来,“满招损,谦受益”的思维方式占据了国民的心,人们保守,谦虚,甚至是压抑自我,成就他人。难道,一直保持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吗?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小卜回到家乡,扛起教师的担子,早出晚归,亦或是接受外企的聘请,每天面对着无聊的工作,就算使父母开心满意,就算创造了优质的生活,小卜的本心也不会因此而快活。若小卜从本心出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选择创办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悦纳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反观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新兴科技迅猛发展,人们在“快餐式”的时代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被动的跟着时代的步伐,踏着沉重的步子向前方奔去。我们感到疲惫不堪,我们感到无所适从。其实,我们要学会停下,不妨休息一会儿,问问自己的心,问问自己,现在我所做的一切,我所选择的道路,是不是从本心出发的。
也许,“从本心出发”比起“听老人言”等,这条道路会布满荆棘,充满未知。但当你踏上这条路,你会惊奇地发现不同寻常的景色,你会发现内心的自我。推动我们前行的,不应是亲人所给予的压力,更不应许外界的劝扰,而是为了悦纳自己,从内心期待着未来。
人应生如一本书,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应生如一支歌,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应生如一幅画,多一些明亮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为了这样的人生:
从心出发,勇敢做自己,做不一样的烟火!
【简评】本文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小卜具体情况,结合任务,给出了小卜建议“从本心出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选择创办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可以说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对比论证,建议观点明确。只是作者的具体建议提出的有些晚,最好在第一段就亮出来“我认为,小卜……”,并在结尾进一步明确就更好。4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