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文学》的稿费提高了:诗歌稿费翻了一番

(2013-03-03 09:40:56)
标签:

文化

分类: 信息快车


朱零编稿手记:《人民文


学》的诗歌稿费翻了一番






3期的四组诗分别是影白的《影白式的孤独》、叶舟的《天空是我的粮仓》、张灿枫的《暂居之地》和杨康的《生于青山间》。这一期的稿子质量很整齐,一是作品本身就不错,更重要的是新领导来了以后,诗歌这一块,基本上恢复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传统,就是艺术质量由编辑把握,主编只是在政治和方向上把关,只要政治上不出问题,主编是不会毙稿子的,如果送上去的诗歌没有方向上的问题,却被主编毙了,那就说明不是稿子的问题,而是编辑的水平有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干活很愉快,心情很舒坦。主编能放心地把整个栏目交给你,是对一个编辑的尊重,所以你干活时就得更加小心。现在我每一次编稿子,都把它当成终审,这也是对主编的尊重,减少领导的工作量,尽量少让领导操心,让他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会议、讲座和各种评奖活动中去,多座主席台,只要领导心情愉快了,我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之前不认识影白,现在也不认识,但是却有了一点点了解。影白是雷平阳老师推荐给我的,原因是去年我发了王单单的作品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一次我回昆明,和雷老师闲聊时他说,王单单的作品确实不错,我给你再推荐一个作者,跟王单单一个地方的,这个家伙从来不投稿,但是写的不比王单单差。我为什么会尊重雷老师?因为他不但自己支持我的工作,每年把最好的稿子给我,还不遗余力地推荐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作品写得好,他就举贤不避亲,这样有大胸怀的诗人,难道不值得尊重吗?现在只顾自己的人,太多了,现在害怕别人比自己写的好的人,太多了,那些在网上骂来骂去,在江湖上恩恩怨怨的事儿,不都是因为嫉妒心在作怪吗?

 

前两天我们财务要给影白报税,顺便说一句,《人民文学》诗歌栏目的稿费提高了,春节前主编征求我的意见,说我们小说和散文的稿费都涨了,诗歌这一块你有什么想法?我想,写小说的人本身就在字数上占便宜,本来一个中篇能说完的事儿,硬要把它拉成一个长篇,水分那么多,还不是为了多拿点稿费吗?一首诗的内涵和分量,并不比一个中篇差多少,有些诗歌所包含的信息量,甚至一个中篇小说都容不下。所以我坚定地说,翻一番吧。我看主编很犹豫,他是当家人,要从他口袋里掏钱,他肯定要盘算盘算,他用不很肯定的口气说,是不是有点高?我老婆是学心理学的,这几年我也翻过她书架上的不少专业书,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当对方犹犹豫豫、支支吾吾时,你只要一坚持,一肯定,事情准能成。所以我用更加坚决的口气说,不高,还有比咱们更高的呢,写诗不容易,花的心血更多,就这么定吧。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我没有影白电话,便去他的博客上留个纸条,说:把身份证号给我,财务要给你报税用。过一天,他回了个纸条,上面是他的身份证号。昨天样刊来了,想起要给他寄样刊,可是没有他的地址,于是又去他博客上发纸条:地址告诉我,给你寄样刊。今天也回了个纸条,是他的地址,本来想给他打个电话,交流一下他目前的稿子和写作情况,可是没他电话号码,想着再去给他留个纸条吧,估计明天就能得到他的电话号码了。后来一想算了,想来这是个木讷之人,问一句答一句,不问永远没下句的人,电话里也不见得能聊出什么。电话不打了,让他安静写诗吧,木讷的人,一般内心都敏感,能写出好东西。

 

组诗的大标题是我给琢磨的,《影白式的孤独》,现在看来还挺契合的,我是读他的诗读出来的,那种孤独感。

 

几个月前在东莞大岭山的一个活动上,看见了张灿枫的一组诗,标题叫《我在恰卜恰的日子》,很是喜欢,轻快、抒情,有淡淡的哀愁,一点都不比仓央嘉措写得差,当时就定下来,回去就发。如果我是评论家,我非得好好给他写篇评论,把好话说尽,不收他红包,可惜我不是。东莞的活动是陈崇正组织的,我就对他说,把这组诗的电子版发我。发来又看一遍,更加喜欢,就是觉得这组诗的标题太白了,一看就知道他要写的是什么,在哪里干什么,于是在他其他诗歌的标题中选了一个,作为大标题,叫《暂居之地》,最起码含蓄一点,不会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不想看内容了。

 

排版时给张灿枫打电话,告诉他这组诗《人民文学》第3期发,不要再投给其他刊物了,电话没人接,一会儿回了个短信,说正在开庭,一会儿打回来。吓我一跳,难道作者惹上官司了?一会儿打回来了,原来作者是律师,这是我见过的律师这个行当里诗歌写的最好的一个。

 

律师也能成为仓央嘉措。

 

电话里免不了一通客套,跟影白完全是两类人。那是,人家律师是靠嘴吃饭的。我的朋友圈子里有不少律师,我对这个行当有好感,但对女律师有点忐忑,想着她们开庭时的模样,法庭辩论时的咄咄逼人,不是我理想中的女性模样。

 

杨康的这组诗进步很大,还是写生活,但是有了更多的思考。去年发了他的一组诗,引起很多争议,现在想来,不也是有些人的嫉妒心在作怪吗?去年底我组织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第一届“新浪潮”诗会,专门邀请了杨康,小伙子很是阳光和健谈,在一起的几天时间里,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相信,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诗歌写的好坏并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做人,人品最重要。

 

叶舟同学我就不表扬了,老诗人了,而且是个很淡定的人。我喜欢这个淡定的人。

 

以前都把每一期的诗歌作品贴出来,这期不贴了。为什么?我们发行部找我吵架了,说你每期把诗歌部分都贴在网上,别人看完了都不买杂志了,就你们写诗的最抠门,害得我们每期都少卖好几百本。

 

想想也是,杂志少卖,年底奖金就少,这年头,没有外快如我者,只能盼着年底这点小钱了,作品就不贴了吧,爱诗的人,买《人民文学》吧,15块钱一本,我们发行部包邮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