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铁路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通道

标签:
联通邻国的中国铁路哈萨克斯坦高速铁路中哈石油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哈萨克东西铁路 |
分类: 一带一路率先谈 |
http://s4/mw690/0033nevMgy6EngcmspO80&690
哈萨克铁路
位于中国以西的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1703万,地广人稀,物产丰富。2012年JDP 人均12021美元,比中国高出一倍,相比土库曼斯坦的4658美元、乌兹别克斯坦1568美元、吉尔吉斯坦1070美元、塔吉克斯坦831美元,更显的富裕。
中国铁路外运的重要通道
哈国是中国通往俄罗斯、西欧、中亚乃至西亚的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1990年苏联解体的前夜,中国阿拉山口到阿克斗卡的铁路通车,标志着亚欧第二通道的成型。
亚欧第二通道,又称亚欧第二大陆桥,东起连云港,经阿拉山口进入哈国,沿着哈国近2000公里的南北铁路,借道俄罗斯,直至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中国通往西欧的货物运输,走此路比绕道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缩短了1万公里距离,节省20多天的时间。
近几年,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先后开行通往欧洲的“五定”班列,快速的货物列车,成为中国货物外运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了运输时间。
2011年,中国精伊霍铁路与哈国热霍铁路在霍尔果斯口岸接轨,形成中国经哈国到伊朗、土耳其的又一条国际通道,其中途径哈国土西铁路约1300公里。
中国通过哈国铁路主要进口金属矿石,目前占总运量的47%,还有油品、钢材、废旧金属、化工产品、化肥和农药等。出口电子、机械、服装等工业制品。
据统计,两国之间的铁路年货运量超过2000万吨,哈国也赚足了过境运费,成为哈国仅有的盈利铁路线。
目前,中哈之间开行着“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国际客运列车,乌鲁木齐-阿拉山口也开行了国内客车。
http://s2/mw690/0033nevMgy6EngyE7Cv0f&690
中国参与哈铁改造
哈国的铁路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幅员广阔的国家中,铁路是基本的运输工具。苏联解体后,哈国接收了总长13600公里的铁路线,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速度的下滑,哈国的铁路陷入运量下降、线路失修、设备老化的艰难局面。
在独立十年以后,哈国终于提出了铁路发展规划:到2020年以前,完成1.45万公里的铁路现代化改造,对258处铁路设施进行更新,新购机车1512台、货车53512辆、客车1982辆。按照规划,货运提速幅度22%、客运提速幅度82%;新增客车产能30%、机车产能15%。
与中亚等国相似,哈国也对中国有着强烈的恐惧情绪,深怕与中国的交往,会演变为中国的附属国。因此,哈国将铁路现代化的目光瞄准了欧洲国家。2012年2月10日,哈国总统访问德国期间,哈铁路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签署了《关于采购铁路电气化设备与服务的框架协议》。该协议总金额超过2.3亿欧元,内容包括对40多个牵引分站进行现代化改造,对多条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
当然,哈国也不能无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铁路技术,更不能无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也与中国签订了多个合作项目。
2012年5月,哈铁路公司与中国南车集团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在江布尔州楚机车厂联合生产调车机车和铁路货车车厢,计划在2013—2015年度分别生产10辆、25辆和40辆调车机车。
2012年9月,哈铁路公司又与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向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公司订购2000辆EM70型敞车,当年即组成40个新车专列,经阿拉山口运往阿拉木图。
2013年1月22日,哈铁公司从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公司订购的一台干线货运内燃机车到货阿拉木图,未出10天,哈铁公司又订购了10台。看来新的内燃机车订单还会陆续送来。
渺无信息的新建铁路
哈国的铁路,基本上是从苏联解体时继承下来的,主要干线有三条,以哈南部边界附近的塔什干为中心,往西北方向的塔什干至萨马拉铁路,往东北方向的塔什干至新西伯利亚铁路,往北方向的塔什干至乌法铁路(文头图上未画全),最终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这种布局在修建时有其合理性,但哈国独立后,就显示出重大缺陷,哈国缺少东西方向的铁路。
2004年3月,哈铁路总公司第一副总裁在香港宣布,将依托中亚能源管线,建设横贯哈国东西的新铁路,哈境内长3083公里,初步预计耗资35亿美元,将于4年内建成。他并表示,这将是一条准轨铁路。事实上,哈方希望,铁路最终将跨越土库曼到达伊朗。
苏联等国家的铁路轨距为1520mm的宽轨,而中国、伊朗、土耳其及西欧国家均为1435mm的准轨,因此,哈建准轨铁路后,从中国运往西欧的货物将减少两次更换车轮的繁琐,货物运行时间也由15天压缩到8天,并将使客户节约换轮费用。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两年后,传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十一个国家《战略伙伴关系-1520·中亚》铁路行业研讨会的消息,说要维护1520mm轨距的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以后,就听不到哈国建设东西铁路的消息了,是因为缺少资金、还是轨距制约?不得而知。
2009年7月,哈国交通运输部称,“哈萨克—土库曼—伊朗” 铁路开始施工。该线总长651公里,其中,哈境内137公里,土境内444公里,伊境内70公里。线路起自哈国乌津车站,沿黑海海岸向南伸延,经土库曼的别列克特,到达伊朗的戈尔甘车站,该铁路已于2013年5月15日开通。
这是一条哈国填补空白的铁路,也可以到达德黑兰,但它毕竟不是规划中的东西铁路。
期盼中国援建高铁
2013年2月,哈国总统又次访问中国,并试坐了北京到天津的高铁,称赞有余。随后,哈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道部签署了《关于阿斯塔纳-阿拉木图高速铁路建设合作备忘录》。
阿斯塔纳,人口100万,哈国的工业重镇, 1997年被宣布为首都。阿拉木图,人口160万,哈国最大的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中心,1997年前的首都。两地相距1300公里,途径哈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州,人口占到全国的40%。
按照国际铁路协会的规定,高速铁路的轨距为1435mm,哈国新建高速铁路,不会再受1520mm轨距联盟的制约吧?
中哈签署的合作协议,除了高铁项目外还包括:中方向哈全国福利基金提供一笔17亿美元贷款;哈方向中方供应约5.5万吨铀,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价值超过80亿美元;中方还同意给予哈方50亿美元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看来,哈国对中国虽然恐惧,但还不能杜绝合作。
能源合作快于铁路合作
中亚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里海地区,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湾。苏联时期,里海的油气主要流向俄罗斯和东西欧。苏联解体后,西方鼓励中亚国家摆脱俄罗斯的控制,里海的油气输往中国成为一个选项。当然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到处购买油气。
1997年,中石油击败俄、美等国的石油公司,获得哈国两大油田的开采权。1997年9月,中石油同哈政府达成建设输油管道的协议。2004年7月,双方各自入股50%,成立了“中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道项目的投资、工程建设、管道运营等业务。
中哈原油管道西起里海边的阿特劳输配站,通过2818公里的路程,经阿拉山口进入中国,到达独山子炼油厂,年输送原油能力2000万吨。
2003年6月,中哈在原油管道的基础上,就铺设天然气管道签署了意向协议;2006年4月,天然气生产大国土库曼斯坦与中国就天然气供应及管道建设签署协议,土库曼正式加入中哈石油管道。2009年12月,由中石油负责施工的中哈乌土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竣工,产于土库曼的天然气,通过1833公里的管道,在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与中国“西气东送二线”管道接通。一期工程分A线B线两条管道,最大年输送能力为300亿立方米。
二期工程西起里海边的别伊涅乌,到哈国中部城市奇姆肯特,长1454公里,在奇姆肯特与一期工程管道相连;另外还有从土库曼经乌、哈到霍尔果斯的C线管道,二期工程全长3298公里,其中乌国段525公里,哈国段2773公里。2013年二期工程具备通气条件,相同于C线的D线即将开工。待完工后,可达到年输送天然气650亿立方米的水平,相当于五条中缅天然气管道,也超过目前国内天然气年产量的一半。
看来,在油气管道的建设与供应方面,哈萨克斯坦并未对中国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