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地址:http://www.foooooot.com/trip/2014475/
昨天和今天的成绩如下:
昨天走了东城峪、西城峪至潘家口,水陆两栖完美收官。今天转战水库东的喜峰口,避开大刀园的正门,从通向景区的山谷北进,起点是唐山市迁西县塞外蟠龙湖风景区新甸子村。
去往长城是一条著名的小路,当年29军就是从这条小路夜袭出击,砍杀进犯喜峰口的日军。


狂风猛烈,呜呜怒号山谷间。早晨感觉温度很低,低到手机拿出来瞬间掉下去两格电。
西山上出现一个敌楼,从地图上看是这次行程的第4楼。
山沟向南的尽头是石梯子村,喜峰雄关大刀园景区的正门就设在那里。马上要进入了景区区域,木牌子上明示进园买票,成人60元,学生30元。

“当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应该不会是当年所刻。

迎面两山对峙,敌楼扼守沟底,东、西山险与敌楼完成隘口险境,古称石梯子谷所在位置。



敌楼大部坍塌,仅剩北墙及五孔箭窗,这是今天第1楼,遗产网标注为石梯子01号敌台。
敌楼下有落款公元二00三年八月石刻:
“古代敌情土堡,此楼是古代所建,瞭望敌情的土堡,一九三三年抗日战争时期,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利用本堡观察日寇的侵略行动,发挥了很好地作用,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写的也太次了,措辞句读像是小学生。
景区萧条,疏于整理更新,简介牌粗制滥造年久破败。
看介绍,此水井海拔308米,因此称为308井,为明朝戚继光时期修城所掘,是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国军日军争夺的水源.
. . . .

辞别第1楼向回走,遇岔路向东走一段就见东山上长城延续过来的两座完整敌楼。

第2楼5×2结构的扁楼,遗产网标注:新甸子南山01号敌台。

单栱结构,敌楼内部非常宽敞。下图北向南方向,南箭窗旁设登道可上楼。

南向北方向。

南向北,西墙部分。

箭窗刻划射击线指向东方向的山谷。
登道设在敌楼的南墙,局促狭小。

敌楼的南墙外立面。

小厅穹顶。
西廊北向南方向,中墙砖柱夹上楼登道。
登道使用石条铺就,等级较高。

楼边抹角,细节还是比较用心和讲究。

拱形石凹槽不知何用。

楼北俯瞰喜峰口外。

第5楼后,一处光溜溜断崖挡在山脊下,成为今天最大的挑战。这个时候包里常年备着的绳子派上了用场,鱼哥首先爬上去,续下绳子,老王、我随后跟进。(下图为尚方所拍的三人爬)
走在后面的老丁和大安试了几次,觉得脚蹬地点不牢靠并且跨度太大不安全,随后放弃和我们继续同行。
崖上崖下互道平安珍重,这样后半程就只有我们三人和尚老师了,而大安老丁他们转而去了大刀园那边。
山脊上回头看的第5楼也是很漂亮。



东西方向的山脊是为墩台、石墙相串起的长城山险,就像一道天险屏风,山下面即是库区淹没的通向喜峰口的山谷。

土石堆起的烽燧。

来人不多,石墙保存多好。

石块码砌的石台。






正西方向,对照上图可以指点一下各个关口要塞。


小喜峰口、喜峰口、喜峰口城已经静静地沉寂于水下,而未被淹没的长城一如抗战英烈一样始终她的刚毅、雄伟、悲壮。
山脊的后半段兼具惊险与挑战,不得不让人小心谨慎,而此后的山势舒缓也预示着防御工事的加强,石墙重筑高垒,敌台重塑密集。
今天的喜峰口,不如说是喜风口、吸风口,阵风过来赶紧蹲下,帽沿向后还要用手捂住。不过这一切困难被马上到来的一段高大坚固,色彩浓郁的箭墙所忽视了,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喜峰口北入水处修复了一段长城,或人为或天险阻断了前进的步伐,没能走到水边尽头多少有些遗憾。
回撤到墙边,向北直接下山,算是结束了今天的行程。至于水边修复的一段长城只能有机会再探访了,正所谓有期待才有动力。
the
end
8ssh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