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撞道口关--石湖峪--鹞子峪南山城楼--鹞子峪--镇虏关(2013.1.26)

标签:
撞道口关石湖峪鹞子峪南山城楼鹞子峪镇虏关 |
分类: 行走长城 |
2012.3.17黄花城--西水峪那次长城行走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一带外长城走向。
2013.1.2二道关、东山长城、鹞子峪堡之行想把这一带的长城再搞明白点,由于天气极寒只走了一部分长城。
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重点就是撞道口--西水峪之间石湖峪那个长城三岔往北的长城,亲身走一次绘制徒步线路图。
自驾车京承高速,九点多就来到上次休整的黑牛峪村附近,也和上次一样美餐一顿后,一路杀向撞道口关。
10:50临近中午,村子不大,寒冷冬日里也没什么人。
摘录早年华夏子描述此段长城:长城由黄花城关口向西,过北大坡后至撞道口。此段多为砖砌城墙,砖大部分被拆走,尤其是关口两侧,几乎无砖可寻。据《四镇三关志》载:撞道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建。”其西至居庸关仅百里,为极冲之地。今关门砖砌券拱门洞尚较好,仍为车马行人的通道。门南、北两侧各有一石匾,南侧匾书“撞道口”并题有“钦差守备黄花镇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佥事刘勋”,“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季春吉日鼎建”;北侧匾书“镇虏关”,所属年月与南匾相同。

“撞道口”三个字不太清晰了。

关口向西就是石湖峪、西水峪,也正是我们要走的方向。


关口向东是黄花城--小长峪口--十八蹬--九公山方向。

以撞道口为界,东向长城经过简单修葺,西向长城仍然保持残破原貌。

2012年初来时大雾弥漫,今天是响晴天



长城主体到了石湖峪三岔向西南通向西水峪。
再次摘录早年华夏子对这一带的描述:长城由撞道口至石湖峪北,由西北方向转南行,此处约八百米毛石砌筑的城墙较好。由石湖峪北转南至西水峪口,为砖墙较好,很多地方垛口尚全。西水峪口,据《四镇三关志》载:“永乐年建。”8今关口设施已被修西水峪大坝时拆毁。长城过西水峪口,至怀柔同延庆交界处,城墙为条石砌筑,墙体和大部分砖垛口保存较好。
14:00,绕过城楼继续向北没有了墙体,西侧北侧是断崖,长城以陡峭岩石为墙,我们从东坡下去企图在灌木中横切绕道北侧继续沿时断时续石堆墙体向下走,结果到了北侧断崖处积雪不少,也看不见向下墙体在哪。为保证安全决定重新回到城楼东侧,多下降一点再横切错过北断崖。
冬天没化的雪都积攒在阴冷的北坡,雪的上部形成了两公分的雪壳,雪壳下面是雪粒,一踩上雪就没过脚脖子,下降是走在曲曲弯弯的山沟沟里,我是觉得趟雪很爽,可有人怕了,表情就有点凝重不淡定了
。

下降过程中一定没有上残墙的路,如果有肯定能看到,所以绕过了一些也不遗憾,事后到了鹞子峪村问老乡也说山上柴禾多,年轻时去过,现在没法上去云云。
15:00终于切到长城墙体上,临近沟底看得出来长城修的还是很坚固的,当然也是被拆的面目全非。
试着沿着长城往回走,披荆斩棘也不一定能走多远,干脆沿着长城下撤。
时间有点晚了,后面的路不知什么情况,走到撞道口村是不是够时间....
自从灵山驴友遇难事件后,N多规劝,呵呵,现在胆儿小多了。
那就回撤吧,取消下一段的行程。
唉~!才疏学浅认得不了几个字。

16:10从鹞子峪堡向镇虏关(撞道口关)走.

古板栗树,说不定是戍边战士栽种的。

20分钟后就看见镇虏关山坡上的敌楼了。




16:50关口北匾额书写“镇虏关”,关口南匾额书写“撞道口”。

关外。

关内。

进关,进村。



收工了!
此次徒步止于撞道口村95号。

GPS轨迹显示步行7.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