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古典诗歌解读(七)——读李白诗歌
(2013-02-20 11:17:45)
标签:
文化诗文 |
分类: 人文永修 |
永修古典诗歌解读(七)
——读李白诗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九江(唐代称浔阳,亦称江洲)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一共有五次到九江:分别是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十分喜爱庐山,一生中至少5次上庐山。第4次上庐山时,李白还在五老峰北侧的峡谷内筑草堂隐居了半年多,有终老此地之意。后因永王李璘再三请他下山相助,他才离开庐山。李白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庐山是他在遭受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和磨难后重返庐山。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的第16个儿子、永王李璘起兵反击叛军。大军过浔阳时,李璘三次派人上庐山,请隐居庐山的李白下山做他的幕僚。李白终于被永王的盛情打动,兴致勃勃地下了山。一向胸怀大志的李白以为有了用武之地,兴奋地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居然以东晋大破前秦苻坚百万兵马的宰臣谢安自喻。谁知不久,太子李亨眼看“安史之乱”快要平息,怕永王李璘会趁机与他争夺皇位,竟指责李璘军为“叛军”。兄弟俩又发生内战,李璘兵败,李白也因为“附逆”而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四川一带)。当他沿长江西行至白帝城时遇大赦,又高唱着“千里江陵一日还”顺江直下,回到浔阳时再次登上庐山,这年李白已近六十岁了。
李白五访九江五上庐山。期间,他多次到建昌(今永修)。李白足驻鄱阳湖、吴城、柘林,写下了《故人建昌宰》、《入彭蠡经松门》的诗篇,还到过永修柘林留下了美丽的传说。
故人建昌宰
唐·李白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
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
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
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陶渊明的诗文,生前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刘勰的《文心雕龙》只字未提,钟蝾的《诗品》仅列于中品,萧统的《文选》所收陶诗也不过八首,陶文则仅《归去来辞》一篇。直到唐代,陶渊明的诗文才开始享有盛誉。而李白,正是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一位突出的崇拜者、继承者和批评者。现存李白诗文中,提及陶渊明的就有二十三处。李白还多次引用了“桃花源”、“归去来"等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歌颂了“发黄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精神。透过李白对陶渊明的赞颂、批评和仿效,正好窥见李白的心迹,了解陶渊明对李白及其诗歌的影响。《故人建昌宰》(一说《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作于李白晚年寓居豫章(今南昌)之时,这是诗人写给友人建昌宰(建昌县令,姓名不详)的一首诗,这首诗寄托了李白对友人辞官归隐的期望。
入彭蠡经松门
唐·李白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怀谢康乐,提诗书游览之志。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
将于继风雅,岂徒清心魂。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况属临泛美,而无洲渚喧。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空濛三川多,回合千里昏。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
彭蠡(鄱阳湖古称)。松门:今永修县吴城镇松门山(松门村)。石镜:如镜的山石。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唐·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松门拂中道,石镜迴清光。”王琦注:“﹝松门山﹞上有石镜,光可照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临安里中有座山,名石镜山。山有圆石,其光如镜,照见人影。钱婆留每日同众小儿在山边游戏,石镜中照见钱婆留头带冕旒,身穿蟒衣玉带。”谢康乐,即谢灵运。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遁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见,嘱在河旁设祠堂,结齐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赤鲁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鲁入水。
这首诗诗意为: 谢灵运先生曾经由此泛舟鄱阳湖,并游览松门山。我也刚刚从那里仰望山上的石镜,并顺流上达流水尽头。此行是继承谢公的风雅传统和精神,不仅仅是来这里散心。前辈的高见超迈,我辈何处寻真知?现在正临大水汛时期,浩浩洋洋,无比壮美,而没有江岸边激流的喧闹。漾水向东方流去,漳水向正南方奔逝。两水与湖交汇处的夜晚空空朦朦,蜿蜒千里,一派混沌。天空明月隐蔽在青青的桂花树丛,愁猿的哀啼笼罩着翠绿的枫林。江中也许可以采到碧绿的水玉,可是炼金丹的秘诀何处可寻?我要学仙去了,希望可以与仙人琴高谈心。
这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空濛三川多,回合千里昏。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诗人描写鄱阳湖的雄浑气魄,“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表达了诗人出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