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凤英 王惠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过去十年中,有关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生理功能和营养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水溶性维生素对心血管病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
硫胺素缺乏涉及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白内障、结肠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由于母亲在妊娠期间酗酒对胎儿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在临床应用方面涵盖了改善胃肠功能、改善心脏功能、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我国当前居民维生素B1摄入水平,特别是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摄入水平成为关注的问题,超过70%的研究结果显示为维生素B1摄入不足。
维生素B6参与硒在体内的转运及硒蛋氨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缺乏维生素B6可导致硒生物利用率显著降低,
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此外有关维生素B6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包括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减轻药物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乳腺癌和中风的发生率、佐治缺铁性贫血、治疗婴儿肠痉挛等。
维生素B12缺乏除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和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外,有研究显示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衰老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叶酸的相关研究目前多数集中在甲基化循环和与核苷酸合成有关的代谢通路上,并已证实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变异,与出生缺陷、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升高有关。基础研究和人类观察研究发现,叶酸水平低下可降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并导致特定基因位点过度甲基化,提示叶酸不足干扰DNA甲基化,促进肿瘤生成的可能机理。
烟酸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烟酸对心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烟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已经有超过50年的时间,由于GRP109A受体的发现,对烟酸的作用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烟酸除了调节血脂的作用外,还有对内皮细胞的有益作用及对炎症的作用。其次烟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对预防老年痴呆发病和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作用。
胆碱的研究多集中在胆碱缺乏与人类肿瘤的关系,作为甲基供体缺乏时,胆碱会引起DNA甲基化异常,增加DNA对损伤的易感性和修复异常以及增加氧化应激以及凋亡的可能性。随着对食物中胆碱和甜菜碱含量的不断明确,几个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评估了胆碱和甜菜碱摄入量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风险的关系,以及与男性和女性大肠癌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此外缺乏胆碱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也引起关注,这可能是由于胆碱(包括甜菜碱)在蛋氨酸循环过程中参与了磷脂酰胆碱的合成,磷脂酰胆碱是神经细胞膜的必要成分,因此缺乏时不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维生素C的慢性病防治作用在过去十年中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基础和临床的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方面有一定作用。此外动物和临床研究显示适量的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对于肿瘤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量的使用不当会给机体细胞带来毒副作用、致DNA损伤作用以及放大某些致癌剂的致癌作用,因此我们在利用维生素C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它可能的负面效应,其适宜补充剂量仍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证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