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之《乐土》
(4)
过往行人,特别是那位好心肠的“洋学生”,在坟地茅屋前的瓜棚豆架下所留下的言谈话语,对于我的母亲,在当时只是一个长在偏僻的山沟里、穷看坟的闺女来说,不仅抵消了不少生活的孤寂,填补了头脑中的许多空虚之处。尤其重要的是,使我的母亲受到非同一般的思想熏染和风习影响。
她再不肯用长长的布条子裹脚了。外祖母给她缠上,她就偷偷地抖落开。为着这种不遵守传统规矩的行为,她的脑袋经常被笤帚疙瘩打得小包刚下去,大包又跟着起来;身上也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总不见彻底消退。结果呢,她的人长大了,脚也跟着长大了。那个时代,大脚女人是很难找到好婆家的,何况又是个最贫穷、最低下的看坟人的女儿?外祖父为这件事发愁、着急得没办法。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下,只好委曲求全地给她找到一个傻子做丈夫。她决不屈从,决不肯不舒心地活一辈子。就在要成亲的头天,一个月黑天的三更里,她逃出坟地的茅草屋,逃出山沟,一气跑到大徐庄子的叔父家。
当时,天色已经麻麻亮。她在柴门外犹豫徘徊:怀疑叔父家安全保险的程度,害怕叔叔婶子硬把她送回坟地,或是偷偷地给家里递口信,把她给抓回旱店子坟地去。可是,除此而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能往哪儿投奔呢?
在急迫之间,她忽然想起那个善良心肠、好性子、有学问的“洋学生”。于是,她就没有朝叔叔婶子呼叫,没有进屋,而悄悄地离开那雄鸡已经在里边高声打鸣儿的柴门,接着往南跑,跑过蓟运河,跑到宝坻县;黄昏时分,终于在县城的一座大庙旁边找到了学校的“洋门脸儿”。
看门的老头挺和气地问她:“姑娘,你到这儿找谁呀?”
“找秦先生。……”
看门的老头一听这回答,打个楞:“哪个秦先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蓟县的。……”
“姑娘,你是他什么人?”
“我,我是他家的使唤丫头。伺候老太太的时候,我把一只玉镯子给摔了。老太太要打死我。我来找少爷给我找个安身活命的地方。……”
看门的老头被我母亲一路上编造的谎话给骗住了,连忙很和气地让她:“姑娘,别急,别急,快到屋里说。”
母亲进了门房小屋,急着要找到她唯一指望的秦先生,一个劲儿求人家快快带她去见面。
看门的老头叹口气,小声地说:“秦先生可真是个好人,对咱们穷苦老百姓最知心,最亲热。我那老伴儿得了暴病,要不是他出钱给请人看,给买药吃,早就见阎王爷去了!……哪承想,好人没长寿,阎王爷倒先把他给叫到阴曹地府!……”
“秦先生死了?”
“唉,硬赖他是俄国人的同党,给杀了头……都过了三周年啦!……”
母亲只身一人,逃到将近百里的举目无亲的陌生地方,一线光明的希望又被扑灭,她能不伤心地痛哭吗?
“姑娘,可别哭。我心软。我受不了别人哭哭啼啼的。”看门的老头诚心诚意地劝我母亲,“秦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你投奔他来,就等于投奔我。走吧,跟我回家吧。”
第四章
看门的老头姓梁,自称是个“命大”之人。他七岁那年正住姑家混饭吃,不幸赶上发大水,连房子、院子和一家人,跟着坍塌的河堤一齐被抛进蓟运河。那六七口老小,全都进了龙宫,葬身鱼腹。唯有他,抱住一根折断的檩条,在大浪里翻上滚下的,给冲出一百多华里路,没等进入茫茫大海,遇上一条运粮食的船,被水手们给打捞上来,让船上做饭的大师傅认了干儿子。以后他就在天津卫一家挺有名的饭馆子学手艺。他心灵,肯下苦功夫,没几年就学成全套技术的高级厨子,不光会做中国菜,还会做西餐。在他“人强马壮”的年纪里,到处有人出高薪水拉他、抢他,很吃得开。不料想,常年的烟熏火燎,起早贪晚,累成喘病,年岁越大,越难支持,硬强着上灶,也顶不了半个人使唤。于是,他变成个不吃香的人啦:这家干几天,被辞了;那家干几天,又被退了;最后再没有谁肯雇用他这“残废人”,甚至连白干活都不用,怕他死在锅灶前,挨坑!他只得两手空空地回到老家。他有儿子。儿子有挨肩大的八个儿女,最大的还不能出外打短工,哪有力量养活他们老两口呢?有一天,他进了县城,想谋个能填饱两个肚子的差事干。这简直是有点儿异想天开,白日做梦!他挨门拜了两条街,也没找到。他又饿又累,到了大庙前边迈不动步了,就坐在石头台阶上喘气。正巧秦先生路过发现了他,过来一问根由,立刻搀扶他到小摊子跟前,给他买了吃食,答应帮他找差事,还给他一张名片,让他十天后到学校问问结果。第四天一早,秦先生竟亲自跑到梁庄,找到他,请他到小学校当看门人。
“吉人自有天相!”他洋洋得意地对我的母亲说,“我要是不命大,能巧遇恩人秦先生吗?姑娘你也是命大之人。要不然,你不会遇上我!”
我母亲当时就跪在地下磕头,认了他“干佬儿”。等被领到城北梁庄的两间小土屋里,又对一个正烧香念佛的老太太下跪,认了“干妈”。
这老两口全都信神佛:认定上有玉皇,下有阎王;修好积德的人,将来要升天享受荣华富贵;做恶缺德的人,死后要下十八层地狱,要下油锅炸,要上刀山受苦刑。……
他们的这一套循环报应的佛教观念,对我的母亲影响极深,可以说深入骨髓,一辈子都让自己的精神活动在一片缥渺的云雾中,到死都没有从这样的灵魂捆绑绳索里挣脱出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