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儿童小说之
《赶猪记》
(1)
蓝水池有两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一个是十二岁的刘大龙,一个是九岁的刘小虎。他们是亲哥俩。
这哥俩长得不一样:哥哥细高个,弟弟矮胖子;哥哥像个扎着嘴的葫芦,没有用的话一句也不多说,弟弟的两片薄嘴唇上,总像挂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从早到晚不消停。这哥俩也有一样的地方:都用功学习,都热爱劳动,都争着抢着给集体和群众做好事儿。
假期的一天早上,大队的拖拉机到天津北郊一个工厂去拉东西,半路上要经过县城;小哥俩就搭上拖拉机挂着的“车斗”,嘟、嘟、嘟,一溜烟,跑到畜牧场看爸爸。
畜牧场大极啦,从这边的木栅栏,看不到那边的砖院墙;从这边的大门口,看不到那边的红瓦房。一排排牛栏,一座座马棚;一帮骡驹赛跑,一伙羊羔欢叫,一群鸭子扭秧歌。大柳树披散着长枝绿叶,树下边放着几个装满白兔的铁笼子,还摆着一溜白铁桶。那铁桶是大肚子,小口,还盖着盖。
大龙站在远远的地方看铁桶,觉着挺新鲜,就是认不出是什么东西。
小虎挺神气地说:“嘿,我知道,那是盛汽油的。”
大龙仔细看看,说:“好像不是盛汽油的,那上边印着的字是牛……”
小虎抢着说:“对啦,对啦,那里边盛的是牛油。”
大龙接着被小虎打断的话说:“上边的字是牛奶桶。”
小虎摇晃着身子说:“我说得对,我说得对,油桶也是这样的。就怪桶上边那个‘奶’字印的不清楚。”
他们的背后忽然有人喊了一声:“你们吵吵什么哪?”
小哥俩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正是爸爸。
爸爸跟大龙长的一样,细高个子,手大脚也大。他原来是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前年县里扩建畜牧场,把他调来当场长。这会儿,他挑着一担猪食,颤颤悠悠地走过来了。
小虎上前扯住爸爸的手,一连声地说:“我们星期日放假,来看你,你得带我们参观,带我们到城里文化馆和百货公司逛逛。”
大龙朝爸爸笑笑,一声没响,从爸爸肩上接过扁担,挑起猪食往前走。
靠一溜大猪圈旁边,有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小棚子,里边躺着一只又粗又壮的花母猪。爸爸挑来的猪食,就是喂这头花母猪的。
爸爸挺高兴,一边喂猪,一边很用心地问:“今年咱队上的麦子收成好不好哇?”
小虎抢着回答:“好、好、好,全公社第一名。哥哥还带我们一伙小朋友给队里拣麦穗,数我拣得最多,谁也比不了!”
爸爸又问:“从村里到公社那条新开的公路修好了吗?”
小虎又抢着回答:“都修到春水河边上了,过几天就架桥;架上桥以后,还要往前边修呐。修路的时候,哥哥带着我们一伙小朋友给民工叔叔们送水。他们都是两个人抬一壶,我一个人就提一壶,谁也比不上!”
爸爸看小虎一眼,又问:“我上次回家,嘱咐你们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吗?”
小虎一晃脑袋,得意地说:“当然做到啦!”
爸爸问大龙:“你呢,做得怎么样呀?”
大龙想了想,回答说:“我有的做到了,有的做得不好。我对弟弟帮助就不够……”
小虎又一晃脑袋:“我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干,不用别人帮助!”
爸爸拍拍小虎的头顶说:“让哥哥把话讲完你再讲。”
大龙接着说:“我带着小虎学雷锋,给集体、群众办好事情,他倒挺爱干,就是常跟小朋友闹不团结,好逞能,好占尖……”
小虎不高兴地冲着哥哥翻白眼说:“谁逞能,谁占尖了?”
爸爸又拍拍小虎头顶:“看看你,不肯听别人的批评意见,这是啥态度?”
小虎噘着小嘴不吭声了。
他们吃了饭,爸爸又领着小哥俩参观场里新买来的饲料粉碎机、挤奶机,还有新落生的两只小牛犊子。
大龙看得很认真,还用这一回看到的东西,跟上一回看到的东西做比较,发现好多新事物。他想:再过几年,生产大队也会有这样一个畜牧场,要养各种各样的牲口,也要养一群大奶牛;那时候,一定要求到畜牧场当个饲养员,多有意义呀!
小虎这儿看看,那儿望望,因为生哥哥的气,一直不高兴。他想,爸爸总偏向哥哥,哥哥总仗着爸爸;要是在家里,在奶奶跟前,谁敢说小虎一句不好?哼,奶奶不骂你们才怪哪!
他们一边走,一边说,转回那棵垂柳树下边的时候,爸爸又说:“我替咱们大队买了一只优种母猪,想送回去,可是抽不出工夫,你们两个能替我把母猪赶回去吗?”
小虎一听,脸上立刻露出笑模样,连忙说:“能,能,我一个人也能!”
爸爸说:“十六、七里地,要一步一步走哇?”
小虎又晃着脑袋说:“不怕,再远我也不怕,不信就试试。赶猪有啥了不起呀!”
爸爸转过脸来,瞧见大龙是一副沉思的样子,就问他:“大龙,你好好掂掂,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大龙心里打个转,说:“弟弟我们两个搭伴,你再告诉我们路上怎么做,都留神啥事儿,就能完成任务。”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