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著作后记之《花朵集后记》(1)

(2025-01-15 08:52:42)
标签:

浩然

花朵集

选集

后记

文化

浩然著作后记之

<</span>花朵集>后记

1

 

 

    编完这个集子,恰巧是建国三十年的纪念日。全家人从“四面八方”赶回北京,团聚一室,喜度佳节。这样的时刻和气氛,引起我思绪绵绵,感慨万千。

    以往的三十年,是多么样的辉煌灿烂,又是多么样的艰难曲折!每个公民留在身背后的足迹,既异常深刻难忘,也充满着人生的各种滋味。

    作家的脚印,是他的作品。读者从一个又一个作品中,逐渐地认识了作家;当作家本身在回顾以往的时候,也从作品中看清了自己。

    这本选集里的篇章,属于我艺术生命的弱枝上最初开放的几朵小花。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的岁月里,北方农村万千气象的一些剪影,都以表现农民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为其内容的;比之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它们应当算做哼唱“儿女情”和“家务事”的小题材。

    社会zhuyi的过渡时期兴起之初,我们这饱经忧患而后获得新生的祖国,外有diguo主义的侵略威胁,内有旧思想、旧风习的绳绊束缚,革命与建设是何等的艰难!可爱的农民大众,纯朴勤劳,自强向上,“听毛zhuxi的话,跟共产党走”;他们在变革生产关系和改造大自然状态的过程中,也勇敢地改造着自己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表现在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新风尚,是中国新农村之所以“新”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新农村社会zhuyi事业得到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当时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如同辽阔大野上的朵朵鲜花;至今,人们还记着它们,怀念它们,忍不住地谈论它们。

    我就是抱着对它们深深怀念的心情,来选编这个集子的。

 

 

    写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只有二十多岁。我自己是个翻身农民出身的基层干部,亲戚朋友也都是翻身农民;农村的社会zhuyi革命,给我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带来了巨大利益——这些利益,是我们祖辈梦中所祈求的“天堂美景”,有些所得,甚至于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例如,一个庄稼人自己拿起笔来,描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在我的梦境中出现过。所以,我从心底拥护农村的每一项变革运动,从心底热爱改变着的新农村的新生活;对农村的一点一滴的新生事物,都燃烧着火一般的激情。

    写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在地方报纸当新闻记者。我把农村里萌生的新事物,既做为写通讯报道的内容,也做为业余创作的描绘对象。我置身于农村,我兴致勃勃地表现农民;我从来没有一丝一毫“写他们”的感觉,而是欢欢喜喜地“写我们”;我的身,我的心,我的感情,又怎么能跟生我养我的农民严格地分解开呢?当时许多读者和文学前辈,评论我的作品是“新农村的赞歌”。巴人同志和叶圣陶同志最先肯定和推荐我的幼稚的习作。巴人同志在《读稿偶记》中说:“小说……每篇都透露着新生活的气息,自己好象置身于新农村里,看到一个个精神饱满、积极、勇敢而又活泼的青年男女,也看到一些笑逐颜开、正直、纯良、从旧生活和旧思想中解放出来的老一代。所有小说的基调是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的,是新生活的颂歌。”叶圣陶同志的推荐文章,标题就是《新农村的新面貌》。他说,从我的小说里“已经可以从多方面看到,在被革命唤醒的新农村里,受合作化的实际教育的新农村里,人的精神面貌怎么样焕然一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发生自古未有的变化。”两位长者的夸奖之辞,自然出于对我这个年轻一代的鼓励。这种鼓励,确确实实地给我鼓了劲、加了油,使我继续写了为数不少的这类作品。

    如今翻看这些作品,艺术上粗糙幼稚是显而易见的,对生活素材的概括、发掘,也失之于狭和浅。然而,它们是我当时当地的艺术修养和认识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我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我当时当地的思想情感跟农民的思想情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作品是我们共同的思想情感的结晶和反映。因为对这个基本点我有一定的信心,所以我对这些早期作品的重新编选,也就增长了勇气。

    凡是写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风貌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的作品,即使是粗浅的,也会具有它的相对的生命力——有多少热就会发多少光;有多少油量,就会燃烧多少时间。

 

 

    自从我们中国文学艺术界开始了“轰轰烈烈”地批判所谓“中间人物论”开始,反映新生活中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题材的作品,也倒霉透顶地遭到株连。我刚刚发表的小说《队长作媒》,曾被评论家誉为“短篇小说创作的新收获”;转眼之间,就有人把它列入“中间人物”的黑名册上。编辑害了怕,我也着了慌,立刻从已经编好的小说集中抽下来。就这样,也难免提心吊胆,唯恐被点着名,而失去写作的权利。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