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同志》(2)
(2024-05-15 07:36:12)
标签:
浩然短篇小说同志北京日报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短篇小说之
《同志》
(2)
新田爬上一道坎子,远远地瞧见两辆车停在地上不动,就两手卷成喇叭形,大声喊:“嗨,怎么啦?”
那边赶车的人回答着:“陷住了!”
新田慌忙跑过来。这边的路面像刚刚和好的面那么软塌塌的,车沟眼里全是泥水,都托住车轴了。他把褂子一扒,鞋一甩,就跳到泥水里了:“伙计们,加油,推呀!”
赶车的、跟车的,还有在地里弄粪堆的,全都跳到泥水里,推的推,拉的拉,又喊叫,又抽鞭子;可是那车像是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每个人都闹得一身泥水一头汗,呼呼地喘气!
大伙儿着急地问队长:“怎么办哪,要是这样子,半天也赶不了一趟!”
新田把脸上的汗一撸,说:“不怕,一会儿咱们先运干土填道!”
这当儿,又一辆大车出现在坎子上了。跟车的是个小姑娘,赶车的是个老太太。老太太朝这边喊:“嗨,不要再推了!”
大伙儿回头一看,赶车的人正是陈大娘。她停住车,跨着大步走过来。她看看车,又看看围着车着急的人,笑笑对儿子说:“新田,你看,这边地里翻了浆,把粪车硬往里赶,太耽误工夫了……”
新田说:“这片地全种早玉米,不送粪不行啊!”
陈大娘说:“要是把粪暂时卸在地头和高坎上行不行呢?”
大伙儿先同意了:“行,行,这办法好!”
新田也恍然大悟地说:“对,对,我们眼下最要紧的是牲口和大车,只要先把粪从村里运出来,离着地近了,就等临播种的时候再设法往里边捣动,也误不了事儿。”
下午,新田也抡鞭杆子赶车了。办法改变了,阻碍少了,送粪速度加快了将近一倍。
太阳平西的时候,陈大娘赶空车回来,碰见了儿子。
新田笑呵呵地说:“妈,我也发现问题了!”
陈大娘问:“发现什么问题了?”
新田说:“粪场秩序太乱,装车的人太少,空车去了,挨个儿挤,太耽误时间……”
陈大娘说:“对。你再想想,劳动力支配得合适不合适?都用到第一线上没有?”
新田答不上来了。
陈大娘说:“得多想这种问题。要说窍门儿,就得在咱们自己的工作里边找,这才是正当的窍门儿呀!”
新田不好意思地笑笑,朝村里跑了。不一会的工夫,他把全队的社员家都走个差不离儿,心里想:“没窝工啊!能干活的人这不都出工了?”
他回到家,已经到了傍晚的时候。妈妈还在街口的大槐树底下跟一伙子人聊天哪,这里边有男的,有女的,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聊得特别热闹。
新田没有叫妈妈。他想做一顿现成的饭给妈妈吃。他在灶里加了一把火,锅里的水开了,才又到外边叫妈妈。
大槐树底下的人都散了,只剩下两个小孩子在那儿玩。小孩子说,陈大娘到饲养场里去了。
新田跑到饲养场,老饲养员正给牲口拌料。他告诉新田:陈大娘到米面加工组去了。
新田跑到米面加工组,这儿的社员正卸磨。他们告诉新田,陈大娘到副业组去了。
新田刚到副业组的大院门口,就见妈妈从里边走出来了。忙迎上去说:“妈,回家吃饭吧!”
陈大娘说:“吃饭不忙,我先跟你商量商量事儿。”
新田说:“您讲吧。”
月亮升起来了,满街上全是花花点点的树影子,从每个院子传出热闹的说笑声。
陈大娘一边走着一边说:“有的社员提出意见,说今年春天干旱,得早点儿起二脚,要不,就难保苗儿。”
新田说:“这意见对,等送完粪咱们立刻耕地。”
陈大娘说:“送粪、耕地,两宗事儿齐头并进不行吗?”
“咱们人力不够哇!”
“想想办法呀!”
“我都问了,没有一个不出工的人。”
“有钢使在刀刃上,把力量全调到送粪、春耕上去行不行?米面加工组的人说,队干部要是想办法把柴油机给他们安上,能替出三个人、两头牲口,交给你支配干别的活儿;饲养员说,只要你赞成,车上的牲口来个大小搭配开,把几头牛也用上,还能配三套车;副业组的人说,只要你分配任务,给材料,他们保证把所有的小推车修好,要多少筐子,他们连夜编……”
新田叫起来了:“妈呀,您肚子里的窍门儿真多呀!”
陈大娘笑笑说:“窍门儿没在肚子里边,在社员群众里边;有了困难,不是朝上边伸手,也不是光想别人帮助,应当找群众。他们是最有办法最有力量的。”
新田看了妈妈一眼,正要说什么,见前边跑来一个人,就停住了。
跑来的是副队长,老远就乐呵呵地说:“新田,镇上的供销社来电话了。说咱们没用他们的大卡车,大卡车就转回去拉来了双铧犁和肥田粉,支援各队春耕,让咱们买去哪!”
进了家院,新田接着说:“妈呀,您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现在才明白,您不光是帮助儿子,您是帮助一个不懂事儿的同志。”
陈大娘哈哈大笑。这是从一个老同志心里发出来的笑声。
起二脚:秋天耕过的地春天再耕一遍。
发表于1965年6月16日《北京日报》。收入《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