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迷阵》(27)

(2024-01-21 06:13:02)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迷阵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迷阵

27

     “我没时间跟他们白费唾沫。一伙子投机分子!”老于海往下迈着脚,忿忿地说,“咱们到外边透透空气。屋子里又热又闷,憋死人了。”

    朱长顺的媳妇是老于海叔伯姐姐的闺女,排着论,管老于海叫大舅,朱长顺当小队和大队干部这几年,没少利用这种拐弯亲戚的关系找老于海帮忙。诸如兑换良种,借用机械,求懂某项技术的人指导生产这类的事儿。老于海也总是本着“协作”的精神和先进单位的风度,而有求必应。所以他们比较熟,也彼此信得过。老于海这个人有水平,有威望,只是“自信”和“骄傲”这两个老毛病,连县里的一般部长、局长们,对他都惧之三分,下乡都绕开泃河湾走。朱长顺每次见到老于海总不免诚惶诚恐,手脚不知怎么放,一说话更会嘴结巴、脑门子冒汗珠儿。此时此刻,能跟态度显然格外和蔼可亲的老于海一块蹓蹓弯儿,谈谈心事,实在难得,所以满心欢喜不尽。

    一个站在大门口墙边,朝里张望的青年小伙儿,以一副喜出望外的样子喊一声:“喂,大队长!”

    正陪着老于海往停车场那边走的朱长顺,一眼就认出喊他的是本村的清明;停住步,等清明迎上来,问道:“你是来这儿考试的吧?”

    “刚离开考场。”

    “考得咋样?”

    “我觉着还可以。就怕下午的那场英语,真要命!……”

    “你也住在这儿了?”

    “没有。……”清明见朱长顺在跟他说话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就赶快说正题,“听别人讲,这儿正开三级干部会,我估计你来了。……”

    “晚上找我来玩吧。我这会儿有点要紧的事儿得抓紧办。”

    “我来找你借几块钱。……”

    “五块够不?”

    “足够。”

    朱长顺如果顺着清明的回答,叮问两句话,那么,以后清明和水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有所变化,起码不会发展到不久将来的那种程度。比如,他听到清明说没住在招待所,问一句:“你住在哪儿?”接着对清明借钱的事儿,问一句:“干什么用”。清明自然会老老实实地告诉他:“在张善媳妇水仙的娘家凑合两宵。”以及,“老是嘴头子抹石灰,白吃人家的,心里不落忍;想买几斤点心给老太太,装着钱夹子的挎包又被水仙藏起来不给,所以只好跟你借钱。”朱长顺既是大队的热心而又积极的领导干部,又对清明一家和清明本人感情不错,因此他听了这样的回答,定要直言不讳地告诉清明:水仙是个坏女人,是破鞋;可不能钻她的圈套上她的当,可得离开她远远的,别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清明听了,会相信大队长的话,会接受大队长的警告,会立即跟水仙扯开距离,保护自己的干净身子,不会执迷不悟地硬把新鞋往臭狗屎上踩,导致败坏了名声、断送了前程。可惜,朱长顺一心只惦着跟老于海探讨重大问题,唯恐站在不远处花坛旁边的老于海等得不耐烦而怪罪他。他只好对清明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急忙地从汗衫里掏出仅有的五块钱,递给清明,赶快转过头去,向老于海解释:“我们队一个来参加高考的青年,找我借几块钱应急。”一面往老于海跟前移步,讨好地、顺口地加了一句尾巴,“他爷,他爸爸,您都认识。……”

    老于海立刻叮问:“是姓杨吗?”

    “对呀!”

    老于海朝大门口迈几步,冲着转身离去的人的后背喊一声:“哎,清明!”

    清明闻声站住,扭脸看到朱长顺身旁一个高个儿老头喊他,又不相识,有点莫名其妙。

    朱长顺朝他招手:“过来,过来。”等清明移到跟前,他又介绍:“你连老模范、老于海都不认识?”

    清明听了这个姓名,肃然起敬地把老于海重又看一眼,变得有些腼腆和拘谨地说:“我,我在报纸上,看过您的照片。……”

    “我可拜见过你本人!”老于海笑着说,“你当时还满热情,直给我抓挠子玩儿哪!”

    站在一旁的朱长顺献殷勤地帮衬一句:“许是在红卫兵代表会上吧?那会儿,我们清明也是个名人。”

    “不,比那个时间可早得多。”老于海很认真地回忆说,“那天我从通县地委开罢会回家,见到一个压了好几天的通知。说要在水渠工地上开老杨的追悼会,就在当天上午。我一看太阳,估摸着也许刚开始。路远哪。那会儿没有如今这么方便,到处都能抓一辆汽车,连县委都没有小车。正着急,偏巧公安局来一辆带斗子的摩托车路过。我拦住他们,问去干啥。他们说去北边山河口去逮捕一个强奸犯。我说,强奸犯跟持枪的反革命不一样,逃不掉他;先拐个弯儿,把我送到杨庄子北边开水渠的工地,你们再执行逮人的任务。就这么着,我赶上了那个追悼会,见到了老首长的夫人,老同志的媳妇,还有被丢下的这个小清明。在那场合,别人哭,你偏笑。我擦干眼泪,劝你奶奶和你妈,都别哭了,想开点儿,为这条后代根苗,接着茬儿搞社会主义吧。将来是他们的。他们将来得超过前辈人的。我这么说着,他就举起小手,给我抓挠子,表示赞成似的。哈哈哈……”

    清明听老于海这么说,脸红了,红到耳根,红到脖子。这并非出于害羞,而是被感动的。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