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言论之《到生活大潮中去吧》

(2023-12-27 07:29:00)
标签:

浩然

言论

生活大潮

北京晚报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言论之

到生活大潮中去吧

 

到生活大潮中去吧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我很想写篇文章,做个纪念、做点宣传。

我是个把《讲话》当作“真经”念的文学作者。这不是出于应差,也不是由于迷信,完全是信仰使然,也是知恩不忘的一种表露。是《讲话》精神,指引我这个农家子弟走上文学道路的,更是《讲话》精神指导我在这条并不容易走的道路上卓有成效地走过了四十年。没有《讲话》这盏辉煌明亮的灯塔照耀,我这艺术小舟航行不到今天,所以我永远不能忘记《讲话》。

有那么一段日子,某些青年文学作者表现出一种狂妄和武断。他们既没有认真地研读过《讲话》,也不曾做过刻苦的实践验证,就盲目地、人云亦云地跟着一些人肆意贬斥《讲话》的伟大价值和意义。这起码是不严肃的,是对自身、对社会都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必讳言,因为时过境迁,社会发展,客观条件多有变化等等,《讲话》中的一些论点已经不太适用于九十年代的今天。但是《讲话》的总的精神没有过时,它依然是指引我们进行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创作的灯塔,是我们弘扬祖国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遵循的准则。例如《讲话》指出的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源泉这个根本问题,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绝不可怀疑,更不能否定。

无论哪个时代的作家,无论你写什么和给什么人写,没有素材都是写不出作品的,就如同没有面粉做不出馒头一样。作家想使自己的作品被读者所接受,那作品就必须是社会生活在他头脑反映的产物,而不应是凭空杜撰。杜撰的作品是虚假的伪劣品,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作用。靠弄虚作假而写作的人,其产品不是作品,其作者也不能算为作家。

近些年,文学新产品很遭广大读者的冷遇。这使得文学界的人常常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这种受冷遇的现象出自多种原由,而读者不喜欢、不认同,看过以后认为不像生活不像人,所以拒绝接受,这大概是根本的症结所在。

作品写得“不像”,作家并非缺乏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花样还是不少见的。可惜,那多是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追求与探索,只在书本间,在脑袋里,在纸张上花样翻新,变来变去,结果成了变戏法,收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作品本身就不是作家对真实社会生活有了真实的感受创作出来的,它不可能具备真实感人、深透肺腑的力量。读者不买账,冷落它在所必然。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是天翻地覆的历史新时期,由新的人组成和创造着新的生活、新的世界,一切都是新的,是从古今中外的书本上查找不到的,因而新得令人兴奋,令人幻想,也令人慌张和困惑。如若作家不全身心地投入这新的一切中间去看个真真切切,又怎么能够作艺术表现呢?

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产生大作品和大作家的大好时光。大作品必定出自大作家之手,而大作家也就必定是那些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活了解的深刻,熟悉得透彻的人。所以,今天重新学习《讲话》、发扬《讲话》精神,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生活需要大作家来描绘反映。读者需要大作品来满足精神的渴求。因此,我们应当号召作家,特别是年轻力壮、大有可为的作家,争当有出息的,到社会生活大潮中去观察、体验,而后大写特写——这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是写出有生命力作品的必由之路。

 

                                      一九九二年五月泥土巢

发表于1992512北京晚报》。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