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144)
朱铁汉听完张老八这番话,觉着挺别扭;细一想,这个人的思路,跟“合槽并伙”的事儿,还能勉强地对上茬口,用不着跟他计较,就又接着说:“咱们这回搞大联社,是解决临时的困难,可不是归堆儿,更不是搞‘共产’。这一点,咱们得事前说清楚。免得又有坏心肠的人,在心里冒坏水儿,到外边造谣言,来个瞎搅和。当然,农业社从小到大的发展,是绕不过去的道儿,也是个规律。如今先练练兵,让大伙儿尝尝大集体的甜头,等到秋天,各社齐工找价,各社收获各社的庄稼。那时候,大伙儿要是觉着这么办好,愿意干下去,咱们就接着干;觉着早了点儿,还是各社干各社的。大伙儿讨论讨论吧,看看这么干行不行?”
众人听朱铁汉这么细细一讲,全都明白了,除了会计,都热烈地发表意见了:
“这办法好,谁都不吃亏。”
“不这样干,哪还有别的道儿走?”
“我赞成。要干就快点儿,可别磨磨蹭蹭的了。”
周士勤一见这光景,倒有几分意外。他对走这新一步坚定了,立刻变得心里热起来,满脸笑容地催促没开口的人表态。
会计是个没开口的人。他一直留神门口外边的张金发;左等右等不见张金发进来,怕周士勤点到自己头上,不好说啥,就悄悄地溜出办公室。
院子里静静的,没有一个人影儿。
会计更加奇怪。他推上自行车,奔到张金发家。
陈秀花正往烧开锅的水里搅棒子渣。满屋子热气腾腾,看不清人的脸儿。
会计问:“金发没回来?”
陈秀花说:“谁知道他发什么疯。到外边转个圈子,好像丢了宝贝,哭丧个脸。”
会计撩开门帘一看,张金发大被蒙头地躺在炕上,就说:“您咋没进会场,就撤回来了?”
张金发用手推开被边儿,露出那发青的脸,凶狠狠地说:“妈的,高大泉这小子,手腕儿真叫毒!”
会计咬牙切齿地说:“这回我非得告他不行!”
张金发一摆手:“算了吧。咱斗不过他……”
会计说:“您不用怕。这回由我包圆,不用您出面儿。”
张金发叹口气:“我看这个空子咱们钻不得。谁出面,也得输。”
“为啥?”
“你没听朱铁汉刚才那一套话吗?他们作贼心虚,早跑到前边,把四面八方堵个严严实实,滴水不漏;咱要硬钻,不碰脑袋?”
“让您这么一说,咱们又得像掉到彩霞河里,任凭大浪头卷着走?”
“听听少怀的吧。难怪他昨晚上对这事儿那么不热心哪。他敢情比咱们早看透一步了。芳草地的事儿,真让人猜不透!”
会计无力地坐在炕沿上,一口深深的怨气没有叹出来,从高台阶那边传来了“当当”的钟声。
五十八
好像在做梦
钟声在街头响起,又传到村外野地里的时候,小算盘秦富背着粪筐,刚刚走到西官道上。他慢慢地转过头来,朝那灰蒙蒙的村落看了一眼,心里挺纳闷:这是啥时候,就敲钟?朱铁汉哪,别看当了村长,改不了毛毛草草的性气,哪有人家高大泉稳当有准儿?他这样想着,又接着往前走。
别看秦富胳膊腕子上没戴表,肚子里那表比火车头牌的座钟还要准。别的庄稼人是抬头看太阳计算时候,下雨阴天了,按着天色辨别时候。秦富不用这一套。他就是闭着眼睛,对时辰也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这并不奇怪。他从打没有成年就挑家过日子,轰赶着老少们奔波操劳,还不都是用手指头掐着时间过的呀!要不然,他能让秦家小院没败了家,还多少有点发展?特别是入了集体以后,他比任何人的时间观念都强。拿早晨出工来说吧,他不能迟道。迟到得时间少,挨队长组长的批评,受那些爱管闲事儿社员的奚落;迟得时间多了,还得扣工分。反过来,要是早到了呢,先插手干活吧,白干,也没有人说声好;坐在地边等着吧,瞎浪费工夫,多可惜呀!于是,他就更精密地计算上工和下工之间的时间长短,把各种各样、数量不等的家务私活,巧妙地安插在这样的空隙里。常常是这样:他把自家的活计干得差不离儿,起码干到能放下手的当儿,丢下小工具,抄起预备在身边的大工具,走着抄近节省工夫的小路奔到集合点,或是地头上。正巧赶上别的社员集合齐全,等他要等烦了,还没有烦起来的时候,他就到了。干起活来,他计算和操作的时间的精密度更强了。一般说来,他干得不前不后,随大流;不粗不细,过得去。有时候,他也快上一阵子,或是放慢速度。比如开苗,每人一条垄。他能估摸出,一个人半天开几垄正好收工。要是最后一垄快到收工的时候,还差一截儿没开完,而这“一截儿”又比较长,他就故意放慢速度,让这一截儿剩得长一点。如果他还照样快干,剩下的那一截儿挺短,到了收工的时候,队长会说一句“耽误一会儿,把它开完再回家吧”。这“一会儿”,可就耽误了吃饭。吃饭一耽误,以此类推,家里那早安排好的活儿也就耽误了。要是放慢了速度,队长一看,反正“一会儿”也完不了,就不再扣留他了。剩下的这一截儿要是比较短,快开到地头上了,他就加把劲儿,早一会儿开完它。这样,虽说还没到收工的时间,他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起身就回家,队长不好意思让他个老年人去接接年轻力壮的,更不会让他到另一垄再另开一截儿——这样,他就可以早回家,早吃饭、早动手干点私活,时间就多出来了。秦富的“时间钟表”,在东方红社来说,没有人不服的,想不服也不行,这是“科学”。有一次挖垫脚土,这活儿大伙一块儿干,也没办法各包各垄。秦富就替队长严格地掌握时间,时间一到,他就提醒队长该收工了。赶上阴天,队长不听他的“提醒”,说:“刚干多大一会儿,早哩。”秦富说;“早啥?差十分十二点,走到家里正合适。”队长说:“胡诌!”秦富急了,一抬头,正巧路上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下乡干部,就喊:“同志,带着表吗?几点了?”那干部停住车,捋开袖子一看,说:“十一点五十一分……”
秦富冲队长叫唤起来:“瞧瞧,说给你还不信,又耽误了一分钟!”
他今天这个时候听到敲钟回去跟着套车,要耽误的工夫可就不是一分钟了,起码得一个小时。秦富刚出村,粪筐子里光有一泡狗屎,还没拾满哪。他不能回去。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