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第四部(83)

(2023-04-26 07:09:57)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金光大道

芳草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83

 高大泉把图纸打开,放在讲桌上,揭起一张,两手提起,贴摁在墙壁上。

刚刚转回来的朱铁汉,赶忙从衣兜里掏出一把早就准备好了的图钉,帮着高大泉把图表钉在墙上。

    高大泉退后一步,朝图上看一眼,说:“这张蓝色的,是咱们办起农业社,劳动了一年以后的土地产量图。”他用手指点着接着说:“这是咱们的一块一块的土地,每块地上都标着当时的亩产数目字儿。一会儿,大伙儿可以到跟前看看,自己家入社那些土地当时的亩产数。”他用眼在人群里扫视了一下,发现了跟小算盘秦富坐在一条板凳上的邓久宽。他想,“猪头事件”之后,朱铁汉、吕春江和邓三奶奶找邓久宽谈过。三个人都反映,邓久宽的思想弯子扭得很厉害,跟过去比变化很大;如果单独找邓久宽谈心,怕一时扭不过来,不如借这个机会,帮助帮助更有力量。于是,他接着说:“一户一户地念一遍,用不着了,我举个例子吧。”他用手指点着左上方的一个小方块,“这是邓久宽的西北坡地。这块地在入社之前,不遭灾害的时候每亩年产量是七十五斤。入社那会儿,就是按七十五斤作的股子,对吧?”

    邓久宽只看一眼,没有吭声。

    朱旺老头替他说:“没错。那天搞四评,就在邓三奶奶家炕头上嘛。”

    会计常胜说:“我那儿有账本,拿来总总吧。”

    苏贵俭说:“谁心里都有个账,不用费事了。还是让支书讲下去吧。”

    高大泉从桌子上揭起第二张图表。

    朱铁汉又帮他把图表钉在墙上。

    高大泉说:“大伙儿再看看这张绿色的图,还是这地方。这是第二年邓久宽家的西北坡地。办社第一年,这一块地的产量提高到多少呢?”

    邓三奶奶说:“我记着哪,一亩地一百五十一斤,春江和永振两个人专门给过的秤,我站在旁边,一秤一秤看的。”

    高大泉说:“对。那一年这一块地亩产提到一百五十一斤。提高一倍!再看第三张红色的图表,还是这块地。”

    朱铁汉已经帮他揭起,并且钉在墙上了。

    高大泉说:“入社第二年的收获,也就是去年,这块地亩产达到二百零二斤。一亩就顶原来的二亩半地还多呀!”

    小算盘秦富在邓久宽的耳边说:“这么一摆,你那块地哪儿抽斤缩块了,不是长个儿了吗?”

    邓久宽轻轻地哼一声:“那为啥还要给我减少土地股子分红,合理吗?”

    他俩旁边的朱荣喊了一声:“你俩有话嗓门儿高点儿,让我们都听听!”

    在一群女孩子里的春禧也喊一句:“小心别把耳朵咬掉喽!”

    好多人被她逗得直乐。

    高大泉又站到第一张蓝色的图表跟前,仍然指点着邓久宽西北坡地块,说:“不知道大伙儿还记不记得,这块地,在入互助组那年,是咋种的?”

    邓三奶奶用拐杖使劲儿拄着地说:“谁能忘那丢脸的事儿!没出息的小子,种的是白茬子生地!”

    好多人又要笑,没有笑出声音。那是个多让人难受的日子。翻身农民过去盼了几辈子,好不容易盼得土地还了家,却没有力量把种子撒到地里去——没有牲口,雇不起套,那个村长还大喊“政府管不着”,还亲自带头卖套。回想起那个受罪、受气的日子,谁还笑得出来呀?

    坐在邓久宽旁边的小算盘秦富,当时一心想让邓久宽雇他的套,好捞邓久宽一把。可惜他忘记了这件事情。

    高大泉又移到第二张绿色的图表跟前,说:“还拿这块地当例子,农业社第一年,是种的生茬子,还是种的熟地?”

    他背后的秦恺说:“当然种的熟地。用社里新买的新式步犁耕的,还是我扶的犁哪!”

    高大泉往前跨一步,指着第三张红色的图表,望着大伙儿问:“去年是咋耕的呢?”

    好几个青年异口同声地喊:“用双轮双铧犁耕的!”

    高大泉说:“对,用的是双轮双铧犁。”

    朱荣补充说:“耕了两遍。把那地弄得,像棉花褥子一样松软。”

    朱铁汉忍不住加了一句:“这就是农业社的优越性儿!”

    朱旺说:“咱们农业社的优越性儿可多了。就说使粪吧。久宽这块地,单干那年,地里的庄稼苗子,像个念佛吃斋的,连粪味儿也没有闻着。”

    秦恺说:“第二年一亩地使一车粪,也像撒胡椒面似的。”

    朱旺说:“去年可就老鼻子了,一亩地使两车还多。”

    保管员玉环插一句:“还有那么多化肥哪!”

    朱荣也补充说:“那块地生虫子的时候,打了多少六六六药粉?要是单干,久宽你只能看着虫子开宴席,坐在地头上哭去吧!”

    众人这才笑出了声。

    邓久宽嘟囔一句:“我也没说集体的力量小哇。你冲我来干啥?”

    朱荣说:“咱们这不是讨论题目吗?你不愿意说你的地块,说我的,我欢迎。我可以自己说。我眼也不瞎,心也不瞎,还没有个数儿!”

    朱铁汉赶紧维持会场:“都不要乱吵吵,听支书往下讲吧!”

    高大泉说:“刚才邓久宽提到集体力量大。这问题提得对。土地的高产量,是靠集体的大力量干出来的。别的活茬项目,还得转个弯儿,一眼不能看个清清楚楚,咱们不去费事了,就单说锄地吧。西北坡这块地,入社前,能锄两遍就不容易了。入社第一年锄了四遍,第二年锄了五遍。除了锄五遍,还用耘锄蹚了一遍。大伙儿都亲自参加了,都看到咱们的人是怎么掉汗珠子的;一滴一滴,掉在地上摔八瓣儿。千真万确,是劳动力的汗珠子浇出了土地的高产量。就是大家在小组会上说的。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创造了东方红农业社年年增产,一年比着一年高。劳动创造了骡马驴牛成了一群,一年比着一年多。拿刘祥大叔来说吧,他当年也是个连种子都撒不到地里的翻身户。他入社那会儿,没有带进一条驴腿,可是,看看这三年吧,他用自己的劳动双手繁殖了三匹马驹,两匹骡驹,五头牛犊,四条小毛驴。再过两年,他还得给集体创造多少财富。这些牲畜呢,反过来又给土地出力气,耕种、拉运,出的力气也不小呀!”

    会场更加活跃了。人们忍不住地议论起来,嗡嗡的声音响成一片。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