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三部
(132)
洪水像一只被摁住的凶猛的野兽,按住了这条腿,它又蹬起另一条腿!
洪水,从被它胀裂了黄土堆积的堤坝里喷射出来,闯进禾苗茂盛的土地,切断了四通八达的大小道路,跟沥水汇集在一起,连成汪洋的一片。人口比解放初增加了三倍的天门镇,变成了孤伶伶的岛屿。
增长的这三倍人,绝大多数都是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和非农业生产的居民。在连阴雨的最初几天,他们比各村的农民沉得住气。他们每天照样地披着雨衣,穿着雨鞋,打着雨伞,去上班做事,或者去购买食品。因为他们没有那在深水里挣扎呼救的青苗庄稼,甚至觉着,雨天凉快,不用摇扇子擦汗,还挺自在哪!过了几天,一种威胁着生命的阴影,朝他们扑了过来。感觉最灵敏的人,把他们的感觉,立刻传染给周围感觉迟钝的人。吃过多次水困天门苦头的坐地户,把难忘的记忆抖落出来,向那些早就听过水困天门苦头的外来人,绘声绘色地介绍天门镇被水困住之后,发生了柴米的饥荒,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于是,一种少见的惶恐气氛,笼罩了大街小巷里那些新修的,或破旧的房屋里。
人们打开了包裹、抽屉和梳头匣子,把整钱、零钱全都归拢到一起;带着有力气背运东西的孩子,急匆匆的,迈着防汛抢险人同样的步子,走出家门,穿过街头,奔向大小的粮食店铺。
粮店却跟平时相反,变得像睡午觉的人那么息声静气。尽管吵喊声、吆喝声、敲打门板的杂乱声,跟雷雨的轰鸣声搅和在一块儿,震耳欲聋,可是,里边仍然那么安静。排得长长的队伍,焦急地等待着,起着哄:
“怎么还不开板儿?”
“说今天没粮食。”
“为啥还在这儿等?”
“他们一高兴,就会瞅冷子放出一点儿来。”
“嗨,三合顺开板儿了!”
“嗳,快到那里去吧!”
更多的人,拥挤到三合顺来了。那一个用块块窄木板拼起来的铺面前边的台阶上下,本来队伍就够长的了,这时候又让谣传给扩充了许多。
这样的紧张气氛,人们过去都是习惯的。处于两河下梢的大草甸子,处于大草甸子边缘的天门镇,解放前,哪一年不被洪水困住或多或少的一些日月呢?多数的人家,哪一次被困住之后,不是受尽吃米烧柴的痛苦折磨呢?这是旧社会,对人的性命大洗劫的一种形式:春荒是钝刀子割头,夏灾是快刀子砍脑袋!可是人们对那残酷的情景离别了好几年,这一次骤然出现,就显得很陌生,因此给人的精神压力就更大。
精神压力最大的,莫过于从供销社后院走出来的两个人。他们都穿着挂帽子的黄油布的雨衣。只有眼睛、鼻孔和嘴巴露在外边。左边那个是区长田雨,右边那个是县长谷新民。田雨光着两只脚丫子,啪哒、啪哒地使劲儿走。谷新民穿着半长筒的胶鞋,虽然脚步不重,每迈一步,都如同发怒的人,一鼓一鼓地从鞋口地方往外边吐着气。
他们走得很急,以至于警卫员小刘紧迈脚步追赶,都被丢在后边。
田雨深思地说:“今天,这里的紧张气氛增加了。得马上采取措施。”
谷新民忧心忡忡地说:“主要是人为的心理作用。我们领导者,一定要保持镇静。”
“时间持续得太长了,得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依我看,天门镇并没到米尽粮绝的程度。”
田雨加重语气说:“粮食是有的,可是您要知道,主动权没把握在我们手里呀!”
谷新民略带希望地说:“政府的号召,人民的疾苦,那些囤积着粮食的人能无动于衷,而袖手旁观吗?”
田雨没有回答县长的这句问话。他是从防汛前线赶回区里的。镇上的粮食问题早晚会集中地爆发出来,这是他早有思想准备的。但是,突然之间达到这样的严重程度,他没有估计到。他在区里,跟王友清交换了看法,谷新民又专程赶到,介绍了全县和河北省东部发生的大面积水灾这个特殊情况,使他越发感到问题严重。他觉得,这场灾祸来势不妙,很可能有个更加出人意料的发展。怎么办呢?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才能达到既能满足群众生活的需求,又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的目的呢?他在苦思苦想,寻求答案。
谷新民是带着县委紧急会议的决定,赶到这里来的。农业生产在解放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天地之别变化的今天,还会闹起粮食问题,而又闹得如此严重,这实在让他茫然不解。甚至当他冲破泥水的阻隔,迈进天门区公所大门的时候,也没有估计到会有什么无法克服的困难等待他。他今天冒着风雨来下乡,是执行县委决议,也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尤其是他一贯对人民群众关怀的具体表现。不管谷新民原来怎么想,现在又怎么看,事实就是这样冷酷无情地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开始有点惊慌。但是,他得保持平素的涵养,尽可能抑制着,不使它赤裸裸地流露出来。他亲自到供销社粮点视察。那里的同志告诉他,所有粮食全部倾仓售出,连工作人员都濒临断炊的边缘。这一来,他精神上感到的压力,就达到了顶点。怎么办?用什么办法使人民群众免遭痛苦,又使领导者不失威望?什么方式方法才能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他在苦苦地考虑和衡量着。
他们拐过等着购粮的长长队伍。
田雨停了下来,怀着痛苦的心情,观察那紧闭的铺面门板,特别是淋在雨水中的焦灼不安的人群。
谷新民奇怪地看了几眼,问:“这是什么地方?”
田雨小声回答:“三合顺粮店。”
谷新民更为奇怪了:“这样一个小店,如此之多的购买者,能使他们得到满足吗?”
田雨知情知底地告诉县长:“店铺虽小,粮食可不少。他们是天门镇最大的囤积居奇者,跟天门区,还有周围几个区的粮食贩子有勾结,神通不小。据同志们估计,如果打开他们的仓库,可供全镇一个月吃用。”
“噢!类似粮店,全镇有几家?”
“另外还有五家。别的不如这里的肚子大。”
谷新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这就好办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