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三部
(115)
没等他说完,姜波就拍手叫好:“这个处理办法太高明啦!符合分配原则,符合集体利益,对学生是个教育,对学校也是一种建设。”
这边支书和老师谈话,被旁边的一个小学生听见,马上跑开告诉他的同学,立刻就传开了。小学生们奔走相告,特别高兴。
“咱们学校要安篮球架子啦!”
“跟天门镇中学的那个一样!”
“嘿,快点拾呀!”
“多拾点麦子,好打球玩儿!”
一直站在那儿听着的刘万,也被这一番交谈感染得笑起来。他见支书跟老师接着商量起小学校的工作,想接过水桶先走一步。
高大泉没有给他,就跟姜波把最后一件事情说完:“我同意你的意见,挑两个大一点的学生送到师范去。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教师。”
姜波见高大泉有事要走,又说一句:“等教室扩大以后,就让你家小龙上学吧。”
“他够年龄吗?”
“我打算搞个幼稚班。在学校里过集体生活,总比他们在街上乱跑有益。”
“好,我赞成了。要尽量地多收几个才好。”
支书这样说着,转身迈步,还是一脸的笑容。他为啥这么高兴呢?原因多种,其中一条,是他的儿子,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要把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有自己的打算,而且像对待其他事业一样,他满有信心。
刘万跟在高大泉的后边,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他对这个支部书记,跟许多人一样,越来越喜爱,越来越佩服。他想,支书一天比一天增才干,一天比一天更精明;想事情多周密,办事情多稳妥。有这样一个带头人、主事人,过日子多塌实、多乐和!他见高大泉那赤着的肩膀被晒得通红,就说:“你披上褂子走吧。”
高大泉把肩上的扁担移动一下,放平衡,回过头来笑着说:“这膀子捂着一冬一春,肉皮子嫩了,得炼炼,不能惯着它。说话就要薅苗、耢地,光膀子的日子到了,庄稼人怕晒,怎么能行呢?”
刘万也陪着笑笑,说:“这个我倒放心 。你是炼出来的,嫩不了。”
高大泉说:“人是会变的。爱劳动的人,会变成不爱劳动;不爱劳动的人,会变成爱劳动。心里不总想着这个变不行啊!变好变坏,自己心里都得有个数。”
刘万点点头。他心里想:这话对,我自己不是也变了吗?
他们沿着小路绕过苇坑走。
长满密密绿叶的柳丛,一团团影子投进水面,平静得一动都不动。刚刚蹿出乌黑泥土的苇子,箭羽一般,排排簇簇地竖立着。一群小伙子,偷偷地躲到杜梨树的那一边,脱得赤光光的在水里洗汗冲凉,有几个互相撩水嬉闹。拐过苇坑,是一片棉田,茂盛的棉秧,大部分都放出了小杈子,举着桃子形的小叶儿。这块地,是刘万入社的。他的那个使人怀念的女人,就是在这块地里遭到雨淋,终于丧掉了性命。……这是为新生活奔波的人们,永生不能忘记的教训哪!
高大泉跟刘万并排走着,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朝他看一眼。
刘万的脸色仍然是乐呵呵的。集体生产和生活的喜悦,已经冲淡了他那悲伤的情绪;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已经代替了痛苦的回忆。但是,他不会忘记教训。教训,将使他坚定不移地跟着支部书记走下去。
高大泉不忍心再触动刘万的痛处,却想起一件使他常常挂念的事情。他放慢步子,用随便的口气问:“刘万大叔,刘祥在香云寺给您找下的那个对象,搞到了啥程度哇?”
刘万没想到支书会突然问这个,那白净的面孔,忽一下子红了,一直红到那连腮的胡茬里。
高大泉为了使他轻松地回答这个容易使人情绪复杂起来的问题,故意逗他说:“嗬,脸皮还这么薄吗?听铁汉说,您是很勇敢的,闯到人家家里去了?”
刘万赶紧分辩:“你咋听他胡扯?他忙成那样,还忘不了拿我开心!”
高大泉同样用半开玩笑的口吻反问他:“他是拿您开心,还是对您关心?又掂不出分量来啦?”
刘万郑重起来:“这一点,我还能没个数儿?像我这个岁数的人,跟小青年可不一样了。对这种事儿,想大方点儿,也大方不起来呢!”
高大泉出于促进这件好事成功,追问一句:“您到底到人家的家里去过没有呢?”
刘万只好实话实说,可是带上一点理由:“去是去过一趟。那是刘祥嫂子陪着我去的。”
高大泉又追一句:“看中了吗?”
刘万说:“人倒是不错。跟我遭的是一个样的事儿。她先头那个男人,硬是不入互助组,单干跑买卖;都到八九了,还在冰上推小车,掉进去了。春水河多深呀,连尸首都没有找回来。资本主义的道儿真害人!……”
高大泉要拉着刘万往前看,而不是朝后瞧,就打断他的话:“这么说,是相中了?”
刘万靠近支书走,左右看看,小声说:“给她说媒的不少。有人嫌她不生养。这倒正可我的心意。我的儿子闺女都不缺,多凑巧!”
高大泉看他那满意的样子,也挺满意,说:“要那样,过了麦收,咱们就办喜事儿。这回农业社替您办,搞红火点儿。我赶大车去迎亲,让剧团演演节目。买点瓜子、糖块就行了,一定不要摆酒席。这样又省钱,又体面,像个社员办喜事的样子。您说呢?”
刘万被支部书记说得咧嘴乐了。忽然,他又皱起那浓黑的眉毛。
高大泉立刻觉察到他的情绪变化,关切地问:“有什么难处,你只管跟我说。还不好意思跟我开口吗?”
刘万走了几步,才说:“我本来想找铁汉说说,又怕他跟我闹着玩儿。我几次要找你,见你忙成那个样子,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
高大泉用严肃的口气说:“您这就多余了。安排社员生活,就是我该忙的工作,为啥不早对我说。现在您说吧。”
刘万打个沉,才开口:“说实话,我们两头都愿意了。不知道谁多嘴多舌,跑到那边嘀咕,说我入农业社是迫不得己;还说我在社里干活不安心,留着后路,想退社单干。你听听,大泉你是知我根底的。单干把我害得家败人亡;我疯了,还往那条道上撞?”
“她就为这个不愿意了吗?”
“是为这个。她怕刚从火坑爬出来,再掉进水坑,怕跟上我受罪……”
“再没别的原因?”
“肯定没有。就在她说不愿意了那天,还托靠刘祥嫂子给我那两个孩子捎来两双小鞋——针线活真不赖,谁见着鞋都夸好。”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