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第三部(114)

(2022-11-05 02:44:54)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金光大道

芳草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三部

114

     那个卖主看他一眼,口气很硬地说:“要吗?二斗半麦子换一斗!”

    秦文吉的眼光,碰到卖主的眼光,忽地一下,他就把沈义仁和冯少怀的把戏和神通,全弄懂了。他一惊一喜,差点把一个“妙”字喊出来。

    冯少怀奔过来拉上他往外走,小声说:“快去,把咱们的大车赶过来!”

    秦文吉跑回三合顺的时候,就见一队人正吆喝着,从左边仓库里往外扛小米口袋,另一队更多的人,正往右边的大仓库里装那些刚刚从北边高地运到天门镇来的新产小麦!

    …………

    这天中午,秦文吉,这个小庄稼院的后代,活这么大,第一次登上聚仙楼那个非常陡的木梯,坐在挂着半截门帘的雅座里,跟张金发和冯少怀喝起酒来。

    他从家里拉来的那两布袋小米,已经成了将近五布袋金黄的小麦,手里这个小小的酒蛊,哪就量完了呢?

    当麻掌柜的陪着沈义仁走进来的时候,小伙子喝得天昏地暗,只看见同座的四个人狰狞地大笑,再也听不清他们说的是人话还是鬼话了。

 

四十三  欢乐

 

    晴朗朗的天空,一丝儿云彩都没有。半晌午的时候,显得特别热,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

    高大泉连着呼喊了三遍,拔麦子的人才肯停住手休息。这是最后一块晚熟的间作着棒子苗的麦地;当它脱去黄袍,露出绿色衬衫的时候,东方红农业社的麦收就算胜利结束。谁还顾上热和累,不赶快抢着干活呢?

    刘万送来的两桶井拔凉水,让先跑来的小伙子们这个一瓢,那个一碗,很快就喝去了半桶。他跟人们夺着瓢子说:“匀着点儿吧,先让妇女们喝!”

    一个小伙子跟他开玩笑:“哟喝!刘万大叔,您可真会偏向妇女!”

    刘万认真地回答:“这话,起码也得男女平等呀!”

    妇女们每人喝了一点,就都跑进用麦个子搭起的小窝棚下的荫凉里,叽叽嘎嘎地又说又笑。

    张小山的媳妇,是个心里有数,不大爱说爱笑的人。她瞧见钱彩凤手里拿着一只小孩子穿的鞋底子纳着,就伏在谭雅琴耳边,小声问:“二林媳妇怀上了?”

    谭雅琴看钱彩凤一眼,摇摇头说:“没有,你看她那样子,像吗?”

    “都准备上小鞋了。”

    “那是赵玉娥给她儿子做的。钱彩凤她俩一个纳一只。”

    “噢。赵玉娥这人真怪。我瞧见她麦收前做了一双,这会儿又做;小孩子刚会迈步,能穿这么多的鞋?”

    “孩子离开怀,她不是想嘛!做点针线,又占着手,又占着心哪!”

    “秦家不让她看孩子?”

    “她咬着牙抻着呗。隔一天晌午,春芳就把孩子给她抱到邓三奶奶家,跟她呆一会儿。孩子是当妈的心肝儿,谁离开不难受!”

    她俩小声嘀咕,让背后的赵玉娥听见了。她装作没听着,朝钱彩凤跟前挪挪。她得拿出一副刚强的劲儿,要跟所有的人一样欢乐,绝不让别人看出她肚子里边藏着的那一缕愁苦的影子。

    钱彩凤把针往鞋底上一插,从棚子里伸出脑袋,冲着刘万大声地喊:“送水的,我们还没解渴哪!”

    赵玉娥推她一把说:“你不是管他叫大叔吗?怎么这样吆喝呀?”

    钱彩凤说:“他刚说的,男女平等嘛!我试试真假。”

    妇女们被这句话逗得又叽叽嘎嘎地乐起来。

    高大泉擦着汗,走过来,拿起扁担。

    刘万连忙跟他夺着说:“你拔了半天麦子了,快歇歇吧,我再去挑一趟就行了。”

    高大泉笑着说:“这些水罐子,都渴极了,您再挑一趟也经不住他们装。我们一块去,一人挑一担来。我顺便到场上看看打轧的情况怎么样。”

    刘万说:“场上的活挺顺当。秦恺说,晌午风顺了,就把这场扬出来。这一来,只剩下这块地,明天好天气一打,就算场干地净。真是人多力量大呀!”

    这当儿,小学校的几个老师,带着一群拾麦穗的小学生,从地头那边,一边拾着,一边朝前走。

    姜波在前面领着。他的打扮简直像庄稼人一样:穿着破旧的汗衫,卷着裤脚,怀里抱着学生们交给他的一束束的麦穗子。

    于宝宗也被姜波给拉出学校的大门口。他跟在孩子们的后边,头上戴着新草帽,手上戴着线手套;弯下腰,很小心地拾起一个麦穗,就交给身边的起山或是别的学生。他那两只手总是空的。

    学生们被从教室里放出来,参加收获劳动果实,一个个可高兴了。那里边有刘祥的闺女春禧,周永振的闺女小燕,邓久宽的儿子黑牛——这孩子上学晚,在小学生群里,他的个头显得特别大。

    姜波奔到高大泉跟前来,请求说:“支书,你看我们捡的这些麦子怎么处理呀?”

    高大泉说:“先放到学校的操场里,咱们一块儿研究一下再说。”

    姜波说:“我的意见,学生们拾了麦穗,都不要归个人。这样,不光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

    高大泉说:“你这个做法挺好。咱们得生着法儿把集体思想,灌进小家伙们的脑袋瓜里去。拾的麦穗怎么处理,得慎重点儿。”

    姜波说:“我跟周忠大伯一提,他说把麦穗放到社里,怕引起矛盾。我觉得可以避免,就两个农业社,我们把上午拾的送到东方红社,下午拾的送到竞赛社,这能有啥矛盾呢?”

    高大泉说:“我估计,周忠大伯说的那个矛盾,不光指两个农业社。学生拾的麦子,光交给两个社,分得再平均也不合适。那些麦穗,还有从互助组、单干户的地里拾的呀!”

    姜波分辩说:“互助组、单干户地里的麦穗,都是他们拾过去以后,我们才去拾的。我看他们不会有啥意见。”

    高大泉笑了:“同志,你把主要的一条忘了!”

    “哪一条?”

    “劳动力。这些学生不都是农业社的,不少的孩子是互助组、单干户家的。咱不给人家记工分,白要人家捡的麦穗子,合适吗?”

    姜波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原来想,这个行动的主要目的不在物质,而在精神。没想到这里边还包含这么多复杂的问题。我考虑事情,总是太片面。”

    高大泉鼓励他说:“不用急。只要你这样干下去,对咱农村的事儿,会慢慢地闹熟摸透的。”

    姜波点点头,又说:“开始,有的老师主张按出勤的学生,来分配麦子。让我给驳回去了。照你这个说法,好像他们的意见正确……”

    高大泉摇摇头,说:“我看不合适。要是照这样做,跟咱们组织孩子拾麦穗的用意,全拧着劲儿了。咱们是想让他长集体的思想呀!”

    姜波说:“我同意你这个看法,绝不能这么做。可是到底怎么做合适呢?”

    高大泉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你琢磨琢磨行不行,把学生们拾的麦子单独打、单独轧,晒干了以后,卖给供销社粮食点。卖回来的钱呢,换几根木头,打个篮球架子,买个皮球……”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