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第三部(48)

(2022-10-09 11:50:29)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金光大道

芳草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三部

48

 

未完待    张金发和冯少怀傻了眼。

    秦文吉想说什么,嘴唇干动张不开。

    王友清不知所措。

    谷新民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

    赵玉娥,这个冲出秦家院的小媳妇,扑上前,使劲儿抓住了高大泉那只粗大茧厚的手掌。

   

十七  有志气

 

    秦家院发生的那场纠葛,惊动了整个芳草地。好几天里边,到处都显得乱腾腾的。

    在乡村,跟大城市那种几家住在一个楼上,同出一门,同入一户,而互不相识,甚至几十年都不搭话的情形,是完全相反的。这不仅因为村子小,房屋连脊,院子相靠,土地搭边;也不单是因为由于家族世代同居一块土地上,造成远属近邻、拐弯的亲戚等等复杂社会关系的结构造成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论照老传统个体单干,还是走新道路组织起来,谁都不能摆脱相互间的依赖,谁都避免不了彼此接触的影响。所以农民有一种好议论“张家长、李家短”的习惯。这种习惯,起码不加掩饰地因袭到一九五三年。这种议论,不能视为好奇心、嫉妒心,或者是趁愿心。他们常常出于各式各样的关心。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几乎没有一个例外者。

    当秦家院里的矛盾激化,无保留地抖落在全村人面前的时候,哪个当公婆的不想到自己的子女?哪个当丈夫的不想到自己的媳妇?哪个当媳妇的,不想到自己呢?而这种对比式的思忖,谁都会让自己的想象力,从自家的小院,跨到秦家小院,再跳出来,跟时代正发生的各种大变动联系起来,放到一块儿,加以权衡。在芳草地各种大变动中间,显示得最为具体,最为切实的,就是那个东方红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使一些人惊奇,使一些人兴奋,使一些人羡慕,使一些人害怕,使一些人向往,使一些人仇恨的农业社,已经活生生地站立在他们面前了。同时,它扎下了根基,启动了步伐,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量。这样,人们对秦家院发生的风波的议论,就各式各样,差异极大。

    每个人的屁股坐的位置不同,想问题的路子不一样,所以他们在关心这件具体事情的时候,怎么看,怎么说的都有。不论怎么看,怎么说,无情的事实让他们难以否认:在这场纠葛中,高大泉和他的农业社是胜利者。胜利的标志之一,是小媳妇赵玉娥自觉自愿、自行做主,从秦家小院中彻底地分裂出来。分裂得合情合理,合乎法律,又合乎手续。那些反对和反感的人,也只能在背后咒骂几句,骂给对胃口的庄亲听,给贴心的子女听,给顺从的媳妇听。谁又敢站出来,在大庭广众面前说个“不”字呢?

    赵玉娥回到芳草地以后,再没有往秦家院迈一步。她由妇联主任周丽平和团支部委员春芳陪伴,住在农业社办公室旁边那间保管小屋里。保管员朱占奎很放心地把钥匙交给了她们。赵玉娥过得很安静,也很塌实。没有一个人来劝说她搬回秦家小院。她当然铁心了,绝不会从火坑里跳出来,再爬进去。农业社的人不断地来这里,有的来看看她,有的来给她送些吃的。在赵玉娥看来,这既表达了人们对她这个不幸者的关怀和安慰,也有点给冷眼旁观的人看一看的意思。冷眼旁观的人太多了,这更坚定了赵玉娥在新路上走下去,永远当个胜利者的决心。

    由村政府出面,把暂时分家的手续办理妥当之后的那天中午,周丽平和春芳两个人,乐呵呵地跑来给赵玉娥转达消息。紧接着,高大泉来了。他的后边,还跟着朱铁汉、邓三奶奶、吕瑞芬和邓久宽的媳妇郑素芝一大群。

    高大泉说:“玉娥,你得安个暂时的家。”

    赵玉娥说:“农业社就是我的家呀!”

    高大泉笑笑:“我说给你安排个住处,好便利你过日子和参加生产。”

    赵玉娥说:“随便什么地方都行。农业社的哪一块地方,也比秦家小院干净。”

    高大泉说:“我们研究了一下,你暂时搬到邓三奶奶家里住吧。”

    邓三奶奶用商量的口气问赵玉娥:“跟我做伴去,好不好呢?”

    赵玉娥知道邓三奶奶是个老军属,是最受全村人尊敬的好老人;而且她家独门独院,没有什么不三不四的男人敢到那儿去。支书想得太周到了,她了解支书的细心考虑。她异常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邓三奶奶说:“我那两间屋,刚才大泉和铁汉都帮着收拾干净了。你挑,爱住哪屋,就住哪屋。”

    赵玉娥说:“我跟您住一个屋就行了。”

    春芳插言说:“我去跟你做伴,单住一个屋吧。”

    邓三奶奶说:“朱旺、宋老五这几个老头子,常到我那磨牙去,住一块儿会耽误你歇着。”

    高大泉说:“单住一间好,晚上抽空还能学习学习。”

    邓三奶奶笑了,使劲儿拄动着拐杖说:“看,支书就是比咱想得高。年轻人得用功夫学点文化。”她对赵玉娥说:“我那儿,两个灶上的锅都是现成的。水缸啦,刀铲啦,就搭伙使。”

    赵玉娥说:“咱娘俩一块儿吃吧。”

    高大泉说:“这也好。你还能帮助我们照顾照顾老人家。两方便啦!”

    周丽平插言说:“我也跟你们入伙去。”

    朱铁汉喊开了:“这可不行。你得把几道手续走完,才能入伙。”

    邓三奶奶说:“瞎胡说,这还有什么手续?”

    朱铁汉认真地说:“有,得等她跟吕春河结了婚,再闹分家的时候……”

    没容他讲完,周丽平的一个大巴掌已经重重地打在他的头顶上了:“呸!你总变着法儿咒骂别人,得不了好!”

    邓三奶奶指点着说:“铁汉哪,你也真不会说个吉利话儿,人家丽平和春河是啥样的一对儿?人家吕家院的人走的是啥道儿?哪会有这么一天呢?算了算了,不合手续,玉娥咱不要她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