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二部
(115)
高大泉一见那红虎皮宣纸上写着的字儿,就对杨广森说:“找到了,你快去参加讨论会吧,等休息的时候,我再去找你,有好多话得跟你细摆。”
杨广森停住步,笑笑说:“是呀,从打你带着伤离开红枣村,我们经常念叨你。喂,那个车轴的事儿调查得怎么样了?”
高大泉左右看看,小声告诉他:“从夏天到冬季,公安局的同志不断到我们村去调查,我们的治安小组也没断活动,已经择出一点线头。看样子,作案的人挺狡猾,从那以后,狐狸尾巴夹起来了,再没有动手动脚。”
杨广森说:“你放心,干坏事的人早晚也跑不掉他。你去报到吧。我住二排五号,正有个空床,你住到我那屋去吧,早晚时间好聊聊天。”
高大泉没顾再说什么,就敲敲秘书处的玻璃门,不等回答,一拧手把,推开门,进了屋。
这是一个有套间的屋子。里屋门关着,外间有办公桌,有床,有电话;煤火炉喷吐着火苗,上边坐着一把大铁壶,咕嘟嘟地冒热气。一个女干部正蹲在地下,歪着身子,用一根铁钩子清理炉内的灰渣。短发斜垂在她那披着玫瑰红围巾的右肩上,随着胳膊的用力而抖动着。她听到开门声,扭头看,猛地抽身站起,高兴地招呼:“高支书,你来啦?”
高大泉点头答应着,细看这个女同志二十多岁,秀气的身架,气质文雅,态度热情;眉眼和神态都很熟识,想了一下才想起她是县政府的徐萌。
徐萌见高大泉露出疑惑的表情,就解释说:“我是县政府的,去年夏天为一个群众来访的事情,到芳草地去过一趟。”
高大泉点点头,很实在地说:“乍一见,想不到是你;你跟去年也不一样了。”
徐萌说:“也许有点变化,可惜变化得太小、太慢了。就是这样一点变化,也是你们的行为对我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高大泉不熟悉徐萌,很难品味她这句话是客套,还是真诚。他不善于应酬,尤其不善于跟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女同志应酬,只是笑笑,算作回答。
徐萌很麻利地给高大泉涮杯子、泡茶,拉过一把椅子放到火炉跟前,让高大泉坐下,仍然是喜形于色地说:“到芳草地去那一趟,是我生活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是我终生难忘的宝贵经历。那一次,使我第一次从活生生的事实中认识到,为什么说劳动人民最干净,而知识分子比之他们最不干净。我还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最高尚,什么样的人最卑鄙,应当向什么人看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高支书,那位刘祥老大爷如今日子过得怎么样呀?”
高大泉捧着飘散茉莉茶香的杯子回答说:“他呀,端起了保险饭碗,尝到了土改翻身的甜头;活这么大年纪,第一次成了不亏别人钱,不欠别人粮的人。这可是个不简单的大变化呀!……”接着,高大泉向徐萌详细介绍刘祥这半年多的生活和思想情景。他的眼前闪动着刘祥拄着柳木棍子,一瘸一拐地到处借债的愁苦身影;闪动着刘祥在梨花渡口,两手叉着腰,怒目逼视冯少怀的战斗风姿;又闪动着刘祥把自己亲手从土地上收获来的金黄棒子,送到高台阶交公粮时候的幸福笑容——他深深地感到这笑容的宝贵,而又来之不易;应当尽一切力量,保护这样的笑容永远留在刘祥那久经风霜、刻满皱纹的脸上。
徐萌也为刘祥的幸福而幸福地笑着,忍不住地拍起手来说:“太好了,太好了!刘祥大爷能够克服重重灾难,走上幸福的大道,就是对冯少怀、秦富那种最卑鄙者的暴露和打击,也是对芳草地一些最高尚者的颂扬和报答……高支书,那位张村长怎么样呢?那一次,他是有意地捉弄我呢,还是水平就那么低?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让人想起来怪闷得慌。”
高大泉连续地喝了三口热茶,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沉思地说:“依我看,你摆的这两条都不对。他身上那宗宗件件的毛病,根子只有一个,就是脚跟没有跟党站在一块,心眼没有跟穷人贴在一起……”
徐萌说:“你应当帮助他呀。我看,你是既有热情,又有能力的,一定会把他挽救过来。”
高大泉说:“区委领导和支部的同志都在帮助他。他也许变好,也许变坏。这一回党中央发了决议,他是党员,必须得服从;要硬违背着党中央的指示蛮干,我们是不能依着他的!”
徐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的袋子,递给高大泉说:“这是会议的文件,你先看看吧。今天晚上安排的典型发言,其中还有你哪!”
“什么,让我在大会上发言?”
“对,每个区都有一个代表发言,你代表天门区。”
“我是来学经验的,好多事情刚开个头,有啥好说的呢?”
“我给你提个建议:你就拿刘祥大爷当线索,通过他土改以后的经历,说一说发展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看这就很生动,很具体,很有说服力。”
高大泉想了想,说:“有道理。要讲他的事情,我倒可以试试;他的事情,应当借机会摆一摆,让县里的领导同志知道得清楚一点,好快点推广互助合作。你要是有时间,最好能帮我准备准备。”
徐萌高兴地说:“我的水平很低。可是我很愿意帮助你做好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咱们试试看。我再找通讯干事借几份剪报当参考。你就给我看看门吧。”
高大泉见徐萌迈着欢乐的步子走出屋,就往炉子里加了煤,让火烧得更旺,随后坐下,打开文件袋子。他从里边抽出一份,只见刊头上大红字的题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试行草案)。他以先睹为快的迫切心情浏览了一遍,几行铅字,像活了一样,跳动在他的眼前: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这种互助合作在现在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长时期以来的事实,证明党中央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方针在实际上教育着广大农民,使他们逐步地懂得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比起单纯的孤立的个体经济有极大的优越性,启发他们由个体经济逐步地过渡到集体经济的道路……
这时候,一只喜鹊在院子里一棵大树的枝头上“喳喳”地叫了起来。高大泉眼望着手里的文件,感到那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社会主义的春天,就在面前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