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二部
(106)
晨光,像一只蘸着银白颜色的大笔,先画树梢,再画屋脊,接着从每一个人的跟前往远处画,越画越清亮,越画越远大。
邓久宽的日子,多么像就要跳出一轮红日的东方天际呀!他今年头一次告别了缺粮断炊的穷光景。他盼着明年能闹个囤里有余粮,兜里有余钱。他望着晨光,抽着旱烟,想着从参加第一个贫农会到眼下,这整整一年的时间,是怎样如同赶着大车攀登奇峰岭一样,一截一截地走过来的。他想起北京火车站的纷纷瑞雪,想起龙虎梁上的阵阵雷电,想起松柏坡的缕缕炊烟,也想起红枣村的飘散着香味的烧酒……他对这一切印象至深的生活浪花,虽然还不能用十分明晰的思想堤坝把它们汇集成一条大江大河,却能感到有其同样的咆哮奔腾的力量。他,邓久宽,能够真切地感到、看到、认识到这股力量,就有了往前奔的信心。邓久宽一旦有了信心,那就是坚固的、热烈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关口和变化,他都不会动摇和退缩!
郑素芝也从屋里往外跑,一边系着衣裳的钮扣,一边朝邓久宽喊:“你还傻等着哪?快走哇!”
邓久宽楞楞地问:“响喇叭了吗?”
郑素芝笑了:“你又高兴得上火了?你听,你听!”
邓久宽听见了。他听见朱铁汉喊叫“交公粮”的声音在天空有力地回荡。他跳起身,扛起口袋就往外跑。
郑素芝也赶快背起一条口袋。
小黑牛被惊醒,从屋里跳出来,鞋也没顾上穿,端起一个小簸箕在后边追。他那两只又宽又厚的小脚掌,把那结了冰的冬天街道,拍打得“啪哒、啪哒”响。
高台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墙上贴着花绿标语,门口悬挂着五星红旗。青年男女们都穿着新衣服,喊着,叫着,忙乱着。那些主事的成年人挤在账桌子跟前,看着姜波翻账本子。
年轻的教师姜波是出席专署教育会议的模范教师,昨天才散会回村。他不休假,帮着村里开展工作。他在学校里的教学成果,在村子里的工作活动,博得了芳草地大多数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这种荣誉,又使他增加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群众的感情,尤其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奋要珍惜每一点光阴,加速自己的进步。前几天,他专门到邓久宽家去了一趟,动员邓久宽把儿子黑牛送到学校念书;还提出,如果有难处的话,他可以给予特殊照顾,比如让黑牛半日上课,半日劳动,他晚上再来搞家庭辅导。这件事情深深打动了邓家夫妻,他们正筹划让这个超过入学年龄的儿子坐到明亮的教室里去。
邓久宽老远就朝姜波笑着,急忙挤上前来,连声说:“老师,老师,快给我下账。”
姜波对他说:“交公粮有手续。你得到秦文庆那儿看看该摊多少,再到朱铁汉那儿检查质量、过秤,从文书手里拿了收条,我才能落账。”
邓久宽说:“老师,咱们就简便点吧,好让我交头一份。”
站在一边的朱占奎笑嘻嘻地说:“久宽,你晚了一步,看看。”他说着,举起手里的那张粉纸、打着红印章的收据。
邓久宽很惋惜地咂咂嘴,问朱占奎:“你怎么抢的?对啦,你家离这儿比我近好多,当然得先到。”
朱占奎说:“别看我离着近,还抢了个第二份。”
“头一份呢?”
“头一份让刘祥给抢去了。”
“他家比我还远一大截儿,怎么会这样快呢?”
“刘祥先把粮食运到高台阶候着广播;声音一起,他就把秤钩子钩住他家的粮食口袋了……”
朱占奎比比划划地说,周围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邓久宽也笑笑:“人家都说我越活越伶俐了,看来,还得使劲儿赶。行啊,抢个第三名也不赖,头三名都算最先进的嘛!”他说着,挤到秦文庆跟前,“你再看看账,我多少。”
秦文庆一看账说:“五十斤。”
邓久宽白了秦文庆一眼说:“你呀,乐糊涂了?村长开预备会说,我明明是八十斤,怎么变成五十斤了?”
秦文庆说:“八十斤是应交数,因为咱这儿是新区,刚土改,政府要减免一部分,你就剩下五十了。”
邓久宽连忙说:“互助组闹个大丰收,不用免,按数交吧。”
秦文庆摆手说:“这是政策,我可不能改动。”
邓久宽挺认真地给秦文庆做工作:“我自愿多交嘛!爱国公粮,多交光荣,你不用怕担沉重,我自愿,我做主,你就快收吧。”
背后的秦恺,手提着粮食口袋嘴儿,急着要往前挤,就接茬说:“瞧你这份罗嗦劲儿!谁不是交爱国公粮?你再磨蹭,我可要先交了。”
邓久宽看秦恺一眼,怕又落成第四名,赶紧跑到朱铁汉跟前:“快约,快约!”
一秤一秤地约,一户一户地约,鼓鼓圆圆的盛公粮的口袋、麻包堆积在高台阶前边的空场子上。原计划三天收完的爱国公粮,不到一天就完成了。
负责看守的吕春江高兴地对民兵队长朱铁汉说:“看样子,咱芳草地交公粮能够拿到全区头一份儿。”
朱铁汉大手一摆,高声说:“不是能够,一定要拿头一份儿,连夜装车,起五更往天门送!”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