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二部
(10)
在一旁的小苏,一直没有留神这件事,听到这儿反而先动了心,忍不住地说:“噢,梁书记,闹了半天,您是打着大算盘,给群众找生产自救的门路哇?嘿,您怎么不早说呢。”
梁海山看他一眼:“早说?刚有个影子,还没经过县委讨论决定,我让你大惊小怪地到处给我广播去呀!”
小刘在小苏的后背上捶了一拳头,两个小青年都乐了。
徐萌成了积极的响应者。她说:“梁书记,您想得真是既全面又深远,既大胆又实际。唤醒祖国的千山万水,打开自然界的无穷宝藏,让它们造福于人类,为建设新中国服务,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美好愿望,今天,终于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好时代里实现了。……谷县长,您是博学多识的,您认为怎么样呢?”
谷新民朝徐萌微微一笑,沉思一会儿,拍着梁海山的手腕子说:“老梁,你这个想法的确不错,很有价值,很使人受启发。只是,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咱们这些扛枪杆、荷锄头的人,要搞矿业、搞化学工业,恐怕不是五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的现实,只能是个美妙的理想吧?”
梁海山说:“我们不会的东西可以学嘛。十几年前,你拿着笔杆子做文章,我拿着钢镐刨黑煤,会打仗吗?会搞群众运动吗?都是革命需要,逼上梁山的,都是一边干一边学习的呀。”
谷新民说:“在斗争实践中学习,这是我们革命成功的宝贵经验。但是,这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拿即会,一举即成。说实在的,如今摆在咱们面前的任务不是设计未来,而是安排今朝——去年全县许多土地压水,加上地富分子破坏,没有种多少小麦,好多农户连一把麦秸都没有落着。庄稼人眼巴巴地等着秋庄稼上场,往少说,还得等三个多月;这三个月要是再遭受灾害,那就需要再等一年。这一年,三十万人口靠什么活下去?总之,我们今天得领着群众搞那种等米下锅的生产自救,如果把精力、人力、物力都移放到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开矿造肥上去,岂不要贻误大事吗?我也许保守了。那么,你研究一下,我这意见有没有合理的部分呢?”
徐萌和两个警卫员见首长们的看法不一致,尤其头一次看到谷新民这样坚决地反对梁海山的主张,还说出许多连他们听来都有些尖刻刺耳的词句,所以都担心两位领导者会吵起来,就不敢再插言了。
柏秀荣熟悉梁海山的性子,平时处理家务事情,都是不想好不随便说,一旦说出,别人是很难阻拦和改变的,何况对这样的大事情呢?她怕梁海山和县长争论下去有伤和气,就笑着说:“我可要多嘴啦。这些事情,你们有工夫再从容地商量,这会儿先安置治病吧。”
谷新民因为心里怪梁海山做一件无谓的事情伤了身体,耽误大家的工作,就用严词否定了梁海山的主张,而且越说越激动,以致收不住口。他把意见表达完了之后,也担心这位一向坦率而倔强的县委书记,当着下级给他几句面子上过不去的话,很想趁机收场。于是,他立刻接着柏秀荣的话音说:“大嫂说得有理。老梁,你是住院呢,还是在家里休息,挑吧,这个我们可以由着你。”
梁海山正专心一意地听谷新民发表议论,见他们要岔开,就说:“老谷,你得把意见谈完,你也得把我的意见听完……”
谷新民拦住他的话说:“改个时间我再听你的批评;我也需要再冷静地想一想。”
梁海山举起手里的一块石头说:“不把它安置好,我绝不能休息!县委的生产自救运动的号召传下去了,群众靠我们去组织,生产门路靠我们组织群众去开发,这关系着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大事,关系着三十万人民生活的大事呀!咱们用什么思想作指导去组织群众,给群众开发什么样的生产门路,这又是带领群众走什么道路、朝什么方向奔的根本问题。咱们必须争论个彻底,做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谷新民见梁海山态度坚定,估计不好驳回,也不便僵持下去,就本着缓和紧张气氛的目的说:“老梁,你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是大家从来没有想到的。我那些话,是跟你探讨。我可能没有把意见表达清楚。我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你的想法,只是希望在时间上推迟到秋后。那时候,土改后的第一个收成到手了,我们向上级请求一批投资,再请几位专家来,搞个上千工人的大化肥厂,我一定支持你!”
梁海山忍不住地笑了:“今年秋后咱们县里就能够自己搞个千人的大化肥厂?太超越实际可能,你又偏到另一边去了。”
谷新民故意奇怪地反问:“那么,你马上开发矿山,就能做到吗?”
梁海山说:“我认为能做到。发动农民开采矿石,它投资少,见效快;山区和靠山一带的农民,世世代代跟石头打交道,开采石头是他们拿手好戏,所以,成功的把握也大。”
谷新民抬手推推眼镜,说:“现在采下矿石,等待将来工厂开办,这要积压国家的大量资金哪!”
梁海山朝他跟前挪动了一下,慢慢地解释说:“如今一分钱都是宝贵的,绝不能积压。我们跟专署化肥厂挂钩,供他们原料。我们组织开采,再组织往火车站上运输,这就使大批劳动力有了生产出路。同时,还能刺激农村的畜力、车辆的发展,收到发展农业生产的实效。特别是通过这样的大规模有组织、有领导的副业生产劳动,必然会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锻炼干部的工作能力,促进农民组织起来。这些,应当是咱们这次搞生产自救运动的最重要的目的。老谷,这才是我的全部考虑,你再评评。”
谷新民想到自己在天门区打开的局面,开发的生产自救的门路,对县委书记的固执很惋惜。他想,农民都是会计算个人利害的,谁能放着坐在炕头上就能拿到小米的纳鞋底不干,反而离开家,风吹日晒地鼓捣石头呢?可是,听梁海山那丝毫不可动摇的口气,理由也挺充足;经过议论,别的县委也会站到他的意见一边;如果再反对下去,可能导致彼此间关系不睦。谷新民又想,为了相互尊重,也为了把自己刚才生硬不周的言谈冲淡一下,同意把搞矿石的事儿在群众中顺便提倡几句,随其成败,也未尝不可。他心里这样转了个大弯子,终于冲着县委书记点点头,说:“你既然已经考虑成熟了,试一试也好嘛。目前,我们给农民找到的生产门路不是多,而是少呀!”
梁海山说:“如果我们两个人的意见初步取得一致,下午就开县委会,让大家讨论决定。同时派人带上这些矿石,到专署化验鉴定,再跟化肥厂挂挂钩。”
谷新民对县委书记的主张都表示赞成,又说:“最好请天门区的同志列席一下县委会议,请他们汇报汇报情况。”
梁海山说:“我打算让各区的领导同志都来参加会,请燕山区的书记介绍介绍他们开展互助合作的经验。……”
谷新民笑着说:“哎呀,老梁,如今三十万农民等米下锅,县委的当务之急是帮他们填饱肚子,哪有时间搞那个呀!”
梁海山严肃地说:“你把本末颠倒了。县委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千方百计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当前的救灾,是修桥、补路,往那个目标奔;离开这个中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失去意义了!”
谷新民再一次推推眼镜,说:“你既然有所考虑,我服从。天门的书记也应当介绍介绍他们开展生产自救的经验。”
梁海山说:“同意。中心明确,四周也得跟着转动才行。”
谷新民想:只要王友清把天门区的工作一介绍,会在全县产生极大的影响。于是,他用一种十分得意的口气说:“天门区的生产自救运动开展得广泛深入,轰轰烈烈,连工商界人士都被发动起来了。让大家听听,起码会受到启发。”接着,他把天门区的形势绘声绘色地向县委书记介绍一遍。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