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一部
(152)
谷新民两手往后一背,挺着胸脯,眼睛望着窗外的蓝天,拉着长音,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你还记得去年冬天,就是刚刚贯彻“发家竞赛”的政策精神那个时候,我跟你谈过的一番话吗?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是我们的理想,决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各种思潮干扰它。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消灭了剥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自然有高度的生产积极性,用不着我们给他们划道道,撒开手让他们发家,设法把他们闹发家的热情调动起来,就会为我们将来搞社会主义创造出条件、打下基础。有的同志不这样看,好像一让农民自由发展,就会乱了套,搞社会主义就没有了希望,所以害怕的要命,急急忙忙要给人家指方向、领路子,实际上是对农民奔日子积极性的一种压制。这样的思潮,对我们的基层干部影响不小。这两个写信的党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我从他们信里看到了罗旭光同志的影子。”
王友清明白了:“不错不错。听说老罗临走还给高大泉写了一本子这方面的话。”
谷新民接着说:“这样一来,就给我们这些领导者提出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教育党员、群众,克服这些思潮的影响。难吗?难。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也不难。春耕生产的胜利完成,有力地证明了现行政策的正确性。如果我们不自满,不松气,再接再厉,在天门区拿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收成,大多数农民都发了家,全富起来,结果摆在那儿了,证明这个撒手自由的办法是对的,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王友清说:“我刚才写完了谈话提纲,就是这么想的。”
谷新民说:“这样想完全正确。用不着去争论,也不必去压服别人。咱们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秋后算账再论输赢。”
王友清连忙点头说:“上策,这是上策!”
谷新民说:“你和我的想法如果完全一致的话,我再给你看一个东西。”他从抽屉里的那个卷宗里又拿出一张纸,递给王友清。
王友清打开一看,上写:
老谷同志:
让小徐同志带去一封党员来信,请阅。我认为这两个党员所说的代表着大多数翻身农民的看法、担心和要求,很值得重视。这个反映,对我们县委制定全县工作的方针大计,很有参考价值。
对此村具体情况我不甚了解。目下会议正在进行中,不能马上赶回跟你研究。
请将此信转给王友清同志看看,提请他注意。会毕,我准备找他交换意见。
此致
敬礼
梁海山
王友清捧着信,沉默了片刻,看了谷新民一眼,疑惑地问:“梁书记跟你的意见也不一致吗?”
谷新民说:“没有不一致,就不会有一致,这是事物矛盾发展的法则,是真理。”
王友清说:“梁书记如果找我谈,我也不争论,也希望他等到秋后看天门区的分晓。”
谷新民笑笑。
这时小刘端着一大盘子热菜和两双筷子进来了。谷新民从柜橱里提出一瓶酒,招呼王友清吃喝。他们又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等到酒足饭饱之后,县长又告诉区委书记一件事情。
他说:“老梁下去之前,县委开了一次会,对干部问题作了一些安排,打算加强一下天门区的领导力量。”
王友清说:“好哇,我们正缺人手。是让徐萌同志去吗?我先双手欢迎!”
谷新民说:“是一个新从部队转业的老同志……”
王友清说:“我们最缺的是文化人呀!”
谷新民说:“我知道你需要小除这样的干部。等等吧。新去的同志任区长、副书记,准备把老区长调到县工会。他身体不好,在县里半工作半休养吧。我先给你透个信,一切等正式通知。友清,要注意团结。同志们初次共事,也可能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要处理好关系。就我来说,有个不可动摇的信念:一切从全县三十万人民利益出发;分歧也罢,不一致也罢,秋后再看。不外乎我服从别人的做法,或是别人服从我的做法。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不仅勇为,而且乐为!”
王友清喝了最后一口酒,发誓似地说:“我要再接再厉,干出个样子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