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一部
(74)
张金发立即领会了范克明的意思,又感激,又佩服,立刻打起精神长了劲儿;下地穿鞋,就要动身。
范克明拉住他说:“还有你买那砖的事儿,怎么办?”
张金发说:“王书记没生气,我也放了心;他就是生气了,我也有话说,我犯什么法啦?”
范克明说:“不管怎么样,既然有人暗地告了你,不如小心一点好。依我看,把砖弄到这个大门口里边堆起来,才姓张,才属于你。我劝你赶快办!”
张金发点点头,把“赶快办”三个字记在心上了。
十九 浑身是劲
河冰开,雁归来,酣睡的土地正苏醒,已经到了准备春耕生产的季节。
高大泉率领着十二个伙伴,告别了首都北京,回到大草甸子,回到他们的家乡。
临动身之前,他们都剃了头,刮了脸,一个个容光焕发。车站领导送给每人一条雪白的羊肚手巾作纪念,上边印着大红的“奖”字,像围巾似的系在脖子上,格外精神。他们还把行李卷打成像军队的背包那样,方方正正,显得整齐美观。
他们在天门镇下了公共汽车,正赶上大集日。腰里装着工钱的伙伴们,都急着想到街上逛逛,买一些生产上需要的东西。只有高大泉顾不上这些。他跟大伙约定了碰头的时间、地点,就急忙奔区公所。
区公所是当年日伪大乡占用过的那个酒烧锅旧址。如今,一些房屋重新翻盖,门口也经过修理,完全变了样子。也许是集日的关系,到这儿来往的人相当多,门口拴着驴,停着车,院子里一群一伙等待着办事情的人。民政助理办公的屋子挤得满满当当,一片吵吵嚷嚷。
高大泉直奔后院,只见王友清和老区长的屋门都上着锁,就转回来,推开李培林的房门。
李培林正跟女文书油印材料,两手都是黑油墨。他见高大泉突然进来,高兴地说:“我估计你一听到大雁叫,就在北京呆不住了。坐吧。我这还有一点就印完了。咱们得好好聊聊。”
高大泉坐在床边上,朝那一摞子材料看一眼,见那字头标题是“加强领导,做好春耕准备,打好土改后的生产第一仗”,就告诉李培林,他们刚下车,还没回家,想找领导汇报汇报情况。
李培林说:“车站上的党支部给咱们写来两次表扬信,你们干得不错。前几天镇上搞会演,老区长还在戏台上宣传了这件事儿。”又问,“这回走一趟北京,收获不小吧?”
高大泉说:“开了眼界,跟工人老大哥学习好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咱们农民最缺的。这回我们得想尽办法,搞好宣传工作,让庄稼人为建设新中国,为打美国鬼子增加生产,不能光为自己奔日子,这是我得到的一条最大最大的收获。”
李培林说:“你这个收获挺重要。听老区长说,县委梁书记又布置了新任务:等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到咱们县之后,开展一个大张旗鼓的爱国主义宣传运动。你这个想法,跟领导上想的完全合调门儿。”
高大泉又告诉他,除了想找区领导汇报之外,还希望得到指示。
李培林说:“这几天把他们忙得够呛,不一定顾上跟你谈什么。上次县里开会,梁书记批评了城关区的领导,说他们缺少远见,盲目乐观,对土改分了地的农民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有一个村发生了放高利贷、卖房卖地的事儿。梁书记说,他正试验阻止发生这种问题的好办法,这办法是过去在老解放区传下来的。他说,因为农民讲究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等搞出一点成效的时候再推广。梁书记还说,眼下要加强领导,搞好春耕,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我们几个人私下议论,觉着这个问题提得高,提得重要。王书记传达的时候说,咱们区对工作抓得紧,没有撒手不管,有成绩;又说,因为是谷县长抓的重点区,防止万一出漏子,就把干部都放到各片搞检查,老区长也带病下去了。”
高大泉听到这些,特别是关于县委书记的只言片语,觉得很受鼓舞,就说:“我自己有些新的想法,又拿不准,听你这一传达,心里有点谱了。我先回去干,过几天再找他们吧。”
李培林印完材料,又跟高大泉谈了一些本区的新闻,详细问问芳草地的人在北京的生活情形。高大泉见投进屋里的太阳光已经移到约定跟伙伴们碰头的时间,就告辞了。
伙伴们大部分都已经办完了事儿,在西街的木匠铺门前说说笑笑,等候着还没有到的人。
高大泉立刻发现两种新气象:一是大家的喜悦心情比刚才分手的时候更浓烈了,一是差不多每个人都增加了装备。有的买了新铁锨,有的买了新锄板,有的在粮食市上碰上自己心爱的良种,也买上一些。
吕春江扯住高大泉的袖子:“大泉哥,来,来,你看看我这个玩艺儿。”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