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爱和农魂》(2)

(2021-04-15 09:40:02)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爱和农魂

庄稼人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散文特写之

爱和农魂

2

 

    出口敏弘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二十二岁,在九州当工人,今天专门回家接待中国客人。大儿子是大学生,二儿子是中专生,都在攻读与农业有关的学科。

    我问他们:在农活大忙的时候,是不是让孩子们回家来帮助?

    “不,决不影响他们的学业。”出口摇着头说,“我宁肯雇工花钱,也不为省几个钱而拿正在求知识年龄的子女当劳动力使用!”

    日本的人工值钱。像一些城市市民妇女到乡下做摘桔子、收割蔬菜等等活茬的短工。每天八小时,主人要付给三千到三千五百日元的工资。这相当于中国的人民币三十到四十块钱。

    “我们是为了儿女们将来生活得更好而工作的。”出口向我进一步诉说他的观点,“我们日本的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如果孩子们不在他们最合适的年龄学到应有的知识的话,那么,他们将来就不能生活得好。让他们得到学问,比给他们留下财产还要重要好多倍呀!”

我一面认真地听,一面点头。我觉得出口的这番话就属于我想要探听的秘密。一个人把真心话讲出来,就是“秘密”的公开。出口不仅宁肯花钱雇工协助自己操劳而保证儿子们读书时间,同时让儿子们所学的内容,又是将来回到农村继续搞农业的本领,这证实了他的话是言行一致的真心话。于是,我不能不联想起来大村之前的车上,县农林部陪同者向我介绍的,“搞农业生产的人逐渐减少”这一现象。那么——

“你觉得搞农业生产,比搞别的行业收益大吗?”我这样问出口。

    “不见得,有时恰恰相反。”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但农业需要人来搞。我喜欢农业,又有些经验,所以我乐意搞农业。”

    叙谈之间,他还向我介绍了这样一个有趣味、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在日本,起码在他们这一带,不光他这样一些坚守在农业上的人喜欢农村,凡是从农村出去进了大城市的人,也都对土地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日本的土地买卖自由。但是,住到城市里的“农民”,经济上宽裕也罢,拮据也罢,都不肯轻易地把留在家乡的土地卖掉。他们即使根本就不打算返回,也不卖。自己的土地不能经营,就租赁给别人种(出口敏弘经营的土地里就有一部分是租种的),要保留土地所有权。否则,卖掉土地自己的感情受不了,别人也会耻笑他为“败家子儿”!

    我们越谈越随便了,从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谈到土地继承权;从继承权谈到婚姻制度。

    我问他在日本农村,在联姻的时候,女方跟男方家要不要彩礼?

    他说:“要。不算多。一般五十万到一百万元。……”

    我心里盘算一下:这个数目等于中国的人民币七八百元到一千二三百元之间;不要跟日本的高收入比较,仅跟佣工的日工资对照,实在不能说成“高价”。

    我问:“这彩礼钱归谁所有呢?”

    他答:“两种。有女孩子自己用的,也有归女方父母支配的。”

    我打趣地问他:如果他给女儿选妥佳婿,要不要彩礼?

    他说:“要。这是礼节,传统,不能免。”

    “谁花呢?”

    “都花在女儿身上。除彩礼之外,我还要拿出我家一年的纯收入,都给她办嫁妆。”

    老母亲又插言说:“他们都赶上了好时候,我们可不行。……”

    “您那会儿是自由恋爱吗?”

    “我们是娃娃亲。我儿子是半自由——他自己在学校找的,我们赞成,他才结婚。”

    我又问她:在日本农村有没有包办婚姻?

    老人家说:“过去有,可厉害啦!……眼下没有了。年轻人不让你包办。长辈也认为没必要包办。自由多好!自由对一家几代人都好!”

    我再次提问:日本的农家,老年人归谁赡养?

    出口回答我说:“日本的老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都有退休金。我父亲一个月三万。这在农村住足够花用。日本的农民讲究尽孝道,都愿意从生活到感情上照顾父母双亲。可是进了大城市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中间有的常带着礼物来探望探望老人,有的就很难见着面。这种人,农民看不惯!……”

    这一天天气特别好,没有风,也没有云。天是明净的,海是澄蓝的,大地显着开阔。我的心情格外愉快。我这个感情外露、沉不住气的人,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之后,常有这样的愉快之波荡漾在胸膛。原以为难以探听到的日本农民心里的秘密,终于探听到一点点,能不感到满足吗?在离开农村奔市区的路上,我反复回想出口敏弘客厅里的两幅字画;回想出口敏弘那张被风吹日晒过的脸孔,尤其他那双挂着厚茧的手;回想我们畅谈的话题……

    依我看来,对劳动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民族传统的热爱,就是日本农家的灵魂!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草于北京通州镇

 

发表在《庄稼人》1985年第11-12合期。收入《浩然选集》(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