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藕》(1)

(2020-12-31 08:41:15)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大徐庄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1

     我在故乡活动了一个月。从南边的泃河畔到北边的盘山圈,所有的老房东和亲戚家,差不多全拜访遍了;明天再到大徐庄姥姥家瞧瞧,“五一”节以前赶回北京。

    回到姐姐家,太阳已经平西了,扔下自行车,我就急忙找刘金玉。

    我在矮秫秸寨子上扒个缝,把脑袋伸过去看了看,院子里没人,就朝里大声喊:“金玉在家吗?”

    没有人答应,风门子却吱扭一声打开了,走出来的正是金玉。

    金玉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细高个子,留着齐肩的短头发,那又红又黑的脸上,总是安安静静的。她去年初中毕业,谁给她找工作都不肯去,一心留在村里劳动。她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了,有个哥哥在蓟县银行工作,有个姑姑在北京城里。金玉打头几年就想到首都去逛逛,别人提到北京城里的什么东西,她都觉得稀奇,她说她做梦都飞到北京去了;就是因为功课多,舍不得时间。这一回她下了决心,要跟我到北京去玩几天。

    这会儿,金玉推开门,手里提着火棍子,腰上系着围裙;东瞧瞧,西看看,还是不吭声。

    我又喊她一声。

    她看到我了,笑了笑,就脚步轻轻地跑过来,高兴地问:“你多会儿到的?”

    我说:“刚到。咱们后天就走,行吗?”

    她那两只明亮的眼睛一眨巴,低声说:“我去不了啦。”

    “这为啥?眼下地里又没活儿,快去快回来。北京现在可美啦,北京……”

    “我真想去,就是家里离不开呀!”

    “家里有啥大事儿非你不行呢?”

    “我奶奶病了。”金玉说出这句话,眼神暗淡了,浓黑的眉毛微微地皱了一下,像是低声自语地说:“你见过我奶奶吧?她可好了。我是在她的胳膊上抱着长大的;小时没奶吃,她一勺勺地喂我吃粥,什么好东西她都舍不得吃,留着给我。你看我们院子里这些桃树、杏树、胡桃树,都是奶奶亲手栽的……”

    我认识金玉的奶奶。她是一位性情十分和善的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打鬼子的时候,她把大儿子送去参加游击队;大儿子牺牲了,她又动员二儿子参加了解放军。全国一解放,她就让女儿和孙子们都去搞建设。如今除了金玉在身边,还有个孙子媳妇。

    我说:“你嫂子不会在家里伺候你奶奶吗?”

    “别提她了!”金玉变得一脸怒气,“我哥哥不在家,她整月整月地住在娘家,她嫌老人没用,嫌老人家脏,什么青年人!我要给哥哥写封信,明天你顺便给捎到镇上邮局去吧。”

    我笑着说:“你要告状了?”

    她也笑了:“不光为这件事儿。我想让哥哥在那边设法买点藕来。”

    “买藕?”

    “嗯,请中医给奶奶看的病,要用鲜藕当引子,把药抓来了,到处都买不到藕,真愁人!”

    …………

    回到姐家,我把金玉改变主意,不到北京去的事儿告诉了姐姐。姐姐向我夸起金玉,说金玉是个很尊敬老年人的孩子;奶奶病了半个多月,金玉端屎端尿,黑夜白日守着,村子里人人竖大拇指。金玉的嫂子是个心肠不好的青年人,谁提起她谁撇嘴。

    姐姐又说:“你明天不是到大徐庄去吗,他们那村里有藕坑,你帮金玉找一些来吧。”

    第二天早起,我去找金玉要信。我又在秫秸寨子上扒个缝儿,这时才留神看了看里边的情景。

    靠北的三间瓦房,青砖、灰瓦、大窗户,不透风,不漏雨,虽是旧的,却整整齐齐。满院子桃树、杏树和那棵又粗又高的胡桃树连在一块儿。嫩绿的树叶,密密层层,遮住了多半个院子;青色的小果实,像蒜辫子似地挂满了枝头,好看极啦!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昨天傍晚金玉向我赞美她奶奶的那些话,这个房子,是老人家经手盖起来的;这树木,是老人家经手栽起来的;刘家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正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金玉的叔叔、姑姑和哥哥,还有热爱农村的金玉,也都是老人家培育起来的。我这样想着,仿佛看到老人家的心血和汗水在眼前那翠绿色的树叶子上和累累的果实上流动。

    这时候,屋子里传出金玉温和的声音:“奶奶,今天身子觉着轻快点儿呀?好哇,您的病就快好了。我给您梳梳头吧。一会儿,我扶您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好不好?”

    过一会儿,那个风门子吱扭一声打开了,金玉搬着一个柳木的罗圈椅子走出来,放在窗前向阳的地方。

    我喊了她一声。

    她转过身,朝我挤挤眼,摆摆手,停了会儿,才走过来,压低声音对我说:“小点声说话,别让奶奶知道我要上北京的事情;她知道了,心里又该着急了。医生说,三分吃药七分养,病人是不能着急的。”

    我点点头,问她:“信写好了吗?我马上到镇上去,给你捎去吧。”

    她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说:“我不写信了。”

    “怎么啦?”

    “奶奶有病的事儿,我一直瞒着哥哥。他们眼下的工作最忙,别让他分心了;一个人为点难就够了,干嘛再搭上一个呀!”

    她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是那么平静和自然。我想,为了要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哥哥,要不要托哥哥设法买点藕来给奶奶治病,昨天夜里她一定费了许多心思。多好的人呀!她处处都为别人想,就是在自己最为难的时候,也还要自觉地把愁苦担当起来。我真佩服她,就激动地说:“金玉,你做的对。我推迟一些日子回北京,等你奶奶病好了,咱们一块去。”

    她说:“那太感谢你了。奶奶病一好,咱们就去,我实在想北京。可是我一定安心扶持奶奶,让她快点好起来。”

    我说:“下午我到大徐庄去,那边有个大坑,可能有藕。”

    听了我这句话,她的神情忽地一转,又惊又喜地说:“真的,那边有藕?”

    我告诉她,我好几年没去了,估计能有;只要有,我一定想办法弄到手。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