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母猪做客》(原题《苏联母子》)(2)

(2020-12-05 08:40:05)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母猪做客

萌芽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母猪做客

(原题《苏联母子》)

2

 

 “真,真对不起您。”过了一会儿,九江有些口吃的说:“损失了您什么物件,我来赔偿,请您多加原谅。”

“没关系,没关系。赔什么?等您把小猪养大,杀肉给我解馋好了。”卢洛诺夫风趣地笑着说,又问:“您是农业社社员吗?”

“是的,我们是高级社。就住在西边那村子里。”九江有几分得意的回答。

“奇怪。”卢洛诺夫又把九江打量一遍问:“我常到你们地里去,那么,为什么没见过您一次呢?”

这一句问话,勾起了九江闷在肚子里许久的心事。他带着几分痛心的说:“我是去年初中毕业的。在外边没找到工作,回家参加了生产。”下边他想发一发牢骚,又有点不好意思,张张嘴,又把后半句吞回去了。

“好好,您是中国农村的第一批有文化的农民。”卢洛诺夫点点头,又像体察出什么,问道:“您很满意吗?”

没等九江回答,只见专家的妈妈端进一大盘子食品摆在桌子上。有苹果、牛肉、面包、啤酒。她把东西摆好,向九江笑着点头。九江不知如何是好,立起身要走。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卢洛诺夫拦住九江。妈妈早就跑到九江跟前,把他按在沙发上。直到两个年轻人坐在对面吃起来,她才满意的坐在旁边的一把藤椅上,用两只深陷的褐色的眼睛看着九江。看着看着,她嘴角上的皱纹越来越深,她笑了。一会她站起来,把一大块牛肉放在九江的盘子里,她又把椅子往九江身边拉了拉,而且竟忘掉九江不懂俄语,而她也不会讲中国话,扳着九江的肩膀问起话来,问的九江不知怎么回答。

卢洛诺夫告诉九江说:“我妈妈问您家里还有什么人?”

“有妈妈、妻子和一个才生五个月的小男孩。”

卢洛诺夫转告妈妈。老人笑得咧开嘴,合起手掌,又说了句什么。卢洛诺夫又转告九江:“我妈妈说您是幸福的,您妈妈更幸福。她希望也抱上孙子。”

九江笑了。点点头。

“我妈妈说您幸福,您确实幸福。”卢洛诺夫说:“您有个幸福的家庭,又有个幸福的职业——我很爱农村,因为我也是个农民出身……”

“您也当过农民?”九江几乎吃惊的问。

“是的,我还是耕作队长哩!”卢洛诺夫回忆着说:“因为那时我是个学生。农庄需要我这么一个识字的人参加农业生产,我就参加了。可惜,开头没干好,队员们还打过我一顿,后来我变好了。当我参军要走时,打过我的庄员哭着不让我走……”

“您还当过兵?”

“当过兵。”卢洛诺夫说:“德国兵攻到列宁格勒,我们整个农庄的青年一块走上前线了。”

“那,那您怎么又成了工业专家呢?”

“这都是因为祖国需要呀!祖国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嘛!”

九江张大了嘴巴听着,他听的入了神,一股热流充满他的全身。他的心里,像有一颗种子,受到了阳光和水分,正在发芽……。

斜阳照在窗子上,染红了白色的窗帘;玫瑰花香随风飘进来,沁人心腑。

“生在哪儿的人,对哪儿总是有感情。直到今天,我对农村总是有兴趣。”卢洛诺夫这样说着。突然,他又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近九江身边问:“去年夏天您在不在家?当庄稼正在成长的时候,突然发了一场大水,都给淹没了。这多么可惜,当时我真难过。这不仅是社员损失,也是国家建设损失呀!您是农民,您知道农业对工业的意义。”

“我们这儿年年这样,群众叫它‘掐脖落’,真没办法。”九江喃喃的说。

“应当想个办法。战胜水灾,保住收获,能这样,贡献可不小。”卢洛诺夫鼓励说:“您是有文化的农民,这个任务推却不得吧?”

九江低下头,脸上火辣辣的。

“我有一个打算,除了妈妈和我妻子,谁也不知道,现在我可以对你说了。”卢洛诺夫从书架上抽出一个小本子,上边记满了俄文:“若是栽培一种早熟的庄稼,让它成熟在洪水未来之前……”

“哪儿有这样的庄稼呢?”九江抢着问。

“马铃薯,我觉得就是最好的品种。”卢洛诺夫说:“我们故乡有一种非常优良的品种,按中国的地亩说,一亩地可以收一万斤,三个多月就能成熟。春天种上,到了发水前就收获了。”

“一万斤,这可难得。”九江又吃一惊。

“就怕不适合您这地方的土壤。所以一直没有声张。”卢洛诺夫说:“去年妈妈回国,什么也没带回来,因为沉重,连皮大衣都扔掉了,她特意带来一筐马铃薯的种子。今年我们一家人,用业余时间进行了试验。您看,这个本子就是每天的记录。试验田,就在房子前边的小园子里——不过,昨天让您的母猪给搞坏了好几棵。”

卢洛诺夫领他去参观,回来时他说:“我们合作吧,住的很近,很方便。搞成功了再推广。”

呆到近黄昏时分,九江才告辞回家。

他从传达室借来一副挑筐,一条绳子。卢洛诺夫母子俩,帮他把十二只小猪分别装在两头筐子里,然后用绳子拴上大猪的后腿,这才赶着往回走。

卢洛诺夫把他送至大门口,两个人紧紧地握着手。这当儿,专家的老妈妈又飞奔赶了来。她把怀里抱的东西塞给九江,说了句什么。卢洛诺夫翻译说:“我妈妈送给你们孩子的礼物。她希望您请她到您家去做客。”

九江连忙说:“欢迎欢迎!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却有一股跟你们一样的热情。”

“谢谢。”没等卢洛诺夫翻译,老妈妈就从表情里听懂了九江的话。她又说了一句中国话:“谢谢。”

杜九江兴奋极啦。

他感激这两位赤诚的苏联母子。

 

                                 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北京北门仓

 

发表在《萌芽》1957年第2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