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新人笔下的新人》

(2020-09-27 11:36:25)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新人

光明日报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新人笔下的新人

《山村新人》读后随笔

 

    随着我们国家建设新高潮的到来,各条战线上都出现了新的高潮;文艺创作这条战线也不例外,并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如果说,前一个时期的长篇小说大部分出自老作家和老战士之手的话,那么,这一时期的作者,新人就很显眼;很多人的名字,还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这一个特点非常值得注意。

    长篇小说《山村新人》是胡天培和胡天亮这两个新作者写的。读了一遍,我结识了一大群新人物。尽管他们的形象还不够丰满,性格还不够鲜明,但是,每一个人物身上都闪耀着我们时代的精神特点。两位作者,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学生,年纪都是二十刚出头;光是“新人”写“新人”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们大受鼓舞了。书中李铭山的机智和坚强,红英的泼辣和热情,志诚的厚道和稳健,铁牛的粗犷和直爽,都给人留下了可爱的印象;加之他们共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和行为,胸怀大志、敢想敢拼,相互辉映,给这部书编织成了一个健康、乐观和清新的基调。读了它之后,使我们更爱新生活、更敬新人物,对我们的生活前景充满了希望,从而受到鼓舞和推动,也想跟新人一起去战斗。因此,尽管作品本身还存在着某些缺点,我却觉得,两个伙伴一拿起笔来就努力歌颂新人新事新思想,第一步迈得非常对。他们的起点和方向,应当给予足够的肯定。

    我主张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不要过多地注意那些“落后的地区”和“消极的人物”,应当以最大的决心和热情,把最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挖掘和描绘新人新事新思想上,从而培养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因为先进地区和英雄人物是我们六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是最革命,最有生命力的事物,只有表现这样事物的作品,才能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这也是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光荣的任务。有一位朋友说,《山村新人》写得“不复杂曲折”,“不够味”,还跟一些作品比较,认为它在新人身上着墨太多,而对反面人物却轻描淡写,甚至认为作者在反映落后和消极的东西方面有些不够大胆。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山村新人》感动人的力量所以不够强烈,问题的焦点在于作者对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斗争的本质挖掘得不深。衡量一个作品“复杂”不“复杂”和够“味”不够“味”,要看它是不是深刻地反映了生活斗争的主流和先进的力量;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主流和先进力量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推动革命前进的新人物。作者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决不是揉上一些落后的、消极的东西就可以使作品“复杂曲折”和“够味”的。我们都还年轻,生活经验和斗争锻炼都比较少。因此,对认识和驾驭新事物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热爱先进事物和英雄人物,不断地深入生活和改造自己,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思想水平高了,生活底子厚了,就会由浅到深,逐渐掌握住新事物的主流和本质。认识是表现的基础,只有认识得深了,才能够表现得深。当然我们的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也就存在着落后和消极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掺合在先进和积极的事物里,不理解它们,会影响我们认识和表现新事物的深度。可是,只有我们真正地把握住了新事物本质的时候,才能有衡量“落后”和“消极”的尺子,才能用正确的态度去理解和表现它们。作为反映生活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也必然要接触到落后和消极的东西,但我们描写它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复杂曲折”和“够味”,而是为了更有力地表现我们的革命胜利和英雄人物。

    读着《山村新人》,我比较喜欢两个作者的选材标准和艺术兴趣。他们不太追求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朴朴实实地描写生活;他们也没有故意加上一些“趣味”的佐料来迎合少数读者。新人物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构成他们性格的因素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以他们本身来说,要塑造出成功的、有积极教育作用的形象,也是需要加以严格挑选的。有些生活情节,表面看来,也能表现新人的某些新的道德面貌,但是,用现实斗争的需要和要求,再用发展的眼光看看,它们不仅不能反映出新人物的精神本质,描写出来,也不会对人们起到推动作用,甚至妨碍了新人物的形象。作者在塑造新人物的时候,选取什么样的情节来达到目的,不仅关系着形象的成功和失败,也能检验出作者自己的艺术趣味和思想境界的高低。依我看,《山村新人》的两位作者,基本上抓住了我们今天的新人的主导方面,那就是他们摆脱了个人的利害,以天下为己任,没有一个新人物缠绵在个人的生活圈子里;他们以跟天斗为乐,跟困难斗为乐,一个连着一个的劳动场面,写得是很动人的。我赞成这样描写,因此,当我读到红英代替别人干起自己所不愿意干的工作,李铭山那种为集体而不顾自己的许多章节时,实在是很受感动的。

    这部作品,最使我不满足的,是语言问题。作品的语言通顺、流畅,但从生活中来的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闪闪发光的东西少了些,而“书本语言”和知识分子的语调多了些。另外,结构不够严密,也可能是它的一个缺陷吧?

    《山村新人》是两位作者写的第一本书,他们跟许多新作者一起,万紫千红结队而来,给我们的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气息。

 

                       19651024日于北京

发表在《光明日报》1965124日。署名:秋川。收入《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