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老师和学生》(1)
(2020-08-07 08:11:47)
标签:
浩然短篇小说老师学生收获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短篇小说之
《老师和学生》
(1)
中学的女教师接受一个很新鲜的任务。要不是副校长亲口对她说,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农村里还有这样的工作。
副校长说:“黄花峪的老支书来找我,想请一位老师用业余时间,到那儿给青年们讲讲课。我们研究了一下,觉着你去合适。”
女教师说:“只要领导上分配,我就执行。是讲语文呢,还是讲历史呢?”
副校长说:“一不是语文,二不是历史,是讲国际时事。”
“噢,农民也想学习国际问题?”
“是呀。老支书跟靠山坡的几个党支部的同志主持,联合举办一个青年社员国际时事学习会,每个星期六的晚间上课,你就是主讲啦。”
女教师是个热情的姑娘,从北京来到这个山区两个多月,工作、思想都表现得满不错,学校和公社领导都很器重她,也就生着法儿找工作,让她多锻炼锻炼。她是学语言文学的,对国际问题没什么研究。可是,她爸爸搞外交工作,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她平时对国际斗争形势也挺熟悉。接受这个任务以后,她想,农村青年学一点时事,主要是为的丰富一些知识,讲起来不会太吃力,倒是自己有个能为群众多做些事情的机会。可是她又有两层顾虑:一是怕农民对于离着身边遥远而又没有多少关系的事儿,不一定有太大的兴趣;二是怕农民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名词听不懂,得不到教学效果。星期六下午,她花了半天时间准备讲课提纲,还特意请本地人的副校长帮助检查一遍,把一些“学生腔”改了改。虽说讲课的时间在晚上,又离着五里路,她既没有让别人带着,也没有借一辆自行车骑,就独自走到这个靠山根的村子。
课堂是利用一座小学校的教室。两盏大汽灯早就悬挂在屋顶上了,明晃晃的。穿着各种服装的青年男女熙熙攘攘地挤了一屋子。凳子不够坐,有的人就坐在桌子上、窗台上,甚至于搬块石头坐在地上。这么大的一个教室,简直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等到主持会的团支部书记一宣布开始,沸腾的人群立刻就安静下来。没有人讲话,也没有人走动,全都望着讲台上的老师。
这一切都是出乎女教师的意料之外的,使她很受鼓舞。她那热烈的情感,丰富的知识,随着那很好听的北京口音,在教室里回响着。她的精神非常好,从开始到结束,她不仅没有感到累,越讲越有劲儿,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她的顾虑很自然地全部打消。
教室又沸腾起来。人们的嗡嗡交谈声和桌凳的撞击声响成一片。紧接着,那些散着汗气的庄稼人把女教师包围在院子里。这些学生们全都怀着和老师一样的兴奋心情,提出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
“老师,有一个地方,我没有听明白。为什么帝国主义在别的国家设立军事基地?”
“非洲离咱们这儿有多少里呀?”
“拉丁美洲种的庄稼跟咱们这儿一样吗?”
…………
女教师转着身子,很从容地回答着。有的问题一时回答不出,就记下来,告诉他们下次上课再解答。
主持会的团支书再三制止着人们,要他们把一切不清楚的问题汇报给支部,然后再统一解答;又说天不早了,老师得赶回去。人们这才静下来。
“老师,我们送送你。”
“我去送。”
女教师不能在农民学生面前显出软弱,所以不让别人送。可是大伙都争着要送她;直到她假装生气了,这些热心人才不再勉强。
二
女教师怀着不能平静下来的心情,沿着小河边朝前走。一路走着,她想了许多问题。这些身居偏僻村庄的青年男女们,不光有很高的理解能力,能用他们切身经历过的事情跟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认识;更重要的,他们是那么热心地关怀着世界上的大事情……
月亮升起来了,又圆又明。那些分散在不同方向的小路上的人群消失之后,庄稼棵子里的虫鸣和小河里的流水声,全都显出来了。路边的小树丛一摇,把女教师吓了一跳;一只青蛙从脚前爬过去,又把她吓了一跳。她望着茫茫的野地,真有点后悔,不如让别人送一截儿了;要是有几个人送送,不光可以就伴儿,还可以再谈谈,了解一下自己讲的问题哪些地方还不周到……。她壮着胆子,咬着牙,继续往前走。
忽然,前边传来一阵“啃吃、啃吃”的声音。
女教师立刻收住脚步,细看是一个人,背着一个粪箕子朝这边走来。
“老师,等等,前边有个水沟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