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谈山药蛋派作品》(2)

(2020-05-11 10:37:26)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山药蛋派

文化

杂谈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谈山药蛋派作品

2

 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像社会上一切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一样,是顺乎自然规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雅号,也非自封,而是由喜爱他们的读者和同行们所赠予的。多年来,原因种种,“山药蛋派”只流行于口头,不见于经传。到了八十年代,才有山西出版社和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搜集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冠上了“山药蛋派”的大名印行。这似乎是对这一流派的首次的公开承认。如今出版社①步前两家之后,推出这本“新选”。我读后,觉得这个“新”,货真价实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两种版本所排列的队伍,除主帅赵树理之外,只有西、李、马、胡、孙诸家,范围嫌小。这本所入选者,不光增多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加进山药蛋派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尤其增添了八十年代出现的新秀们。新一代山药蛋派作家人数不少,作品也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年轻人入列,壮大了阵容,使人们看到这一流派后继有人、兴旺发达。读着这些新人的新作,常常引起深深的思索。他们自己的艺术实践,既师承传统,又力图创新。在内容上,一方面坚持山药蛋派写农民为主,突出地方特色的宗旨,同时又力争新领域的开拓,把农村写得更为开阔,把农民写得越发丰满了。在艺术上,他们保留着山药蛋派作品的风骨、风韵,以及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个性,又大胆借鉴和融汇了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他们的作品把山药蛋派的独特的写作做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大地向前推动一步,腾飞到一个朝气勃勃而又丰富厚实的新境界。这本“新选”的另一个新的方面,在于大部分功成名就的老作家,都有新作品入选,有的则全是新作。他们的新作在山药蛋派作品的纯正本色方面更见功力,而且不少是题材新、观念新、手法新的上品。他们这种不吃老本,不卖名,紧跟时代,紧追农村脚步的精神,焕发了艺术青春,实在令人敬佩!

这本“新选”的编选者,热情、诚恳地要我写个“序”,这实在是我没有力气承担的重任。但我乐意借此机会说说读后的感想和想说的话,虽然说得既肤浅又杂乱无章。幸好在这本书的附录中,收了李国涛同志的文章。他对山药蛋派的形成历史和艺术独创等等方面,都做了翔实的论述。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我没有比他再切实和再高明的见解。同时,书中有二十多位山药蛋派作家的作品“自己说话”,读者读过作品自会了解一切,更不需要我赘述什么了。

中国的历史上是个农业国家,现在依然是个农业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历史沉淀中,属于“农民”因素的东西,实在太多,怎么“改造”也没能彻底,所以形成了如今中国社会有许许多多独有的农民的特点;要艺术化、形象化地反映当今中国真面貌,必须写当前的农村和当前的农民。我以为:将来中国文坛上出现惊天动地的大作品,必定是写农村题材的,必定是描绘农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的。在这方面最有夺冠希望的是山药蛋派的继承人和黄土高原陕西那个不可小视的作家群。

 

                     一九八八年七月七日草于三河县泥土巢

 

①不知何故,这本“新选”至今也未问世,只好隐去出版社的名字,留下我的观点。

全文完

发表在《新闻与写作》1988年第11期。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