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民以钢铁为力》

(2019-11-01 09:10:42)
标签:

浩然

创作

杂文

钢铁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民以钢铁为力

 

 

 

人生在世离不开衣、食、住、行。自古流传下来一句公认的至理名言:“民以食为天。”百姓把“食”推到生存必须的首位。可以断言,这句话再一代一代传下去,也不会有哪群哪位新一代跳出来,胆敢批驳它是荒谬之论而另立新的学说。因为人人都无师自通地明白:不吃饭肚子要饿,饿久了超越限度就要死。真理就是真理。

我在个人体验中认识到这个真理,在社会实践里更加信奉了这个真理。所以几十年间尽管有种种机遇、条条道路,能够选择各种优越的职业,但我总舍不得脱离开给人们生产吃食的农村和农民。这一次,非常意外地被拽进《冶金报》举办的“银星杯”报告文学征文评奖委员会里充当个角色。随即一大摞文稿送到案头。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干啥事都过于认真,没兴趣的事又不肯干。从小撸锄杠子,长大了耍笔杆子;无论撸锄杠子还是耍笔杆子,都跟给人们种植吃食的农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此行当,可以说门门都是个外行。冶金行业门里的事更是我闻所未闻、一无所知的。那么,对评委这差事怎么能有兴趣干,又怎么能干得好呢?

自知这是个严肃的事情,加上朋友的面子堆着,不能不识抬举,不能不硬着头皮完成任务。于是,勉强地坐下,把初选的稿件逐篇逐字地看起来。

不知道是在阅读之中不自觉地醒悟的,还是哪一篇作品,哪篇作品某个人物、某个情节、某个词句使之“顿开茅塞”,反正把全部文稿过目一遍,我竟然始所未料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冶金行业。没有钢铁制成的纺织机械就没有变成衣服的布匹,没有钢铁制造成的锄镰锨镐和耕地的犁耙就生产不出当饭吃的五谷。“民以食为天”,还应该在后边紧跟着加一句:“民以钢铁为力”。有力才有食,有食才有力;有了“力”与“食”,人方能快快乐乐地活着。

这么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我竟然没有想到,没有明白。读过这些征文,我明白了我应该明白的道理,这是文章宣传、教育的作用,是写这些文章和编这些稿件的作者、编者的功劳。很感谢他们!

我是个革命功利主义者,一直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宣传、教育读者的功能。所以文学作品不仅必须有主题思想,而且必须有鲜明而不隐晦、积极而不消沉的主题思想。我们要纠正的是过去那种简单化的以政治代替艺术的偏差,以便更艺术地表现我们的主题思想,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决不应“淡化”,甚至取消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读了这些征文以及这些征文给我的启示,更坚定这个信念。

我的知识窄浅,又一直一头扎进农村,无暇别顾,因此,常常只读写农业题材的作品,也只有描写农村人情世态的作品,才容易引起我的共鸣,才可能使我感动。由此我联想一个问题:“银星杯”征文的一些入选之作,在我这样一个冶金行业的外行,又情绪偏执者的身上都能收到这样的宣传教育效果,那么,正在冶金行业拼搏着和曾经在冶金行业出过力、流过汗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及其家属们,如果读到这些作品,引起的联想当然更多,思考的问题当然更深,对他们用手用心用青春和热血所推动着的钢铁大业一定会倍增自豪感和使命感。我相信会有这样的效果。如果真的获得这样的效果,参加征文比赛的广大作者(不论获奖与否)和组织、赞助、支持这次“银星杯”征文比赛活动的同志们,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自然是个成功!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发表在《冶金报》1989年12月23日。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