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四十一)张昌华(2)

标签:
浩然张昌华梁秋川朋友们文化杂谈 |
分类: 资料 |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四十一)
(2)
这就是事情的由来。虽然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但那天谈的很投机,话题也很广。当父亲听说张昌华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读小说时,便鼓励他也练习写作,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出来可以帮助他看看。中午,张昌华在父亲家吃了顿便饭,直到下午才告辞离去。第二天下午,张昌华再次来到家里向父亲辞行,当晚便返回了南京。
回到南京的张昌华给父亲写来一封信,谈到这次会面的感受:
我这次赴京,能见到您,深以为幸。像您这样一位名震中外的作家对我这区区无名小卒是那样地热情“二次亲临车站迎、送,设酒款待”深感温暖,并引以自豪,为幸福。唯感不安的是,我竟占用了您那么多宝贵时间。我决心“弥补”,拟今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再给您写信打扰。此信,您就不必作复,因我在月中旬想把上次跟您说的那个反映教师困境的小说呈您一阅。额只许自己限在2-3封内。不过,等到1982.3.25当您五十寿诞时,条件允许的话,我得来京给您祝寿。您对我多写儿童生活的教导,当牢记心中,刻苦实践,以不辜负您的希望。
您与我的近六小时的谈话,内容是那么丰富,我拟作详细的追忆的记录。这是可算我一生中一件大事。这“记录”若干年后或许还是研究您的一份珍贵资料呢。
受到父亲的鼓舞,回到南京后,张昌华真的动起笔来,开始练习写作,并很快写出了几篇,挑选出一篇自己最满意的给父亲寄来。
父亲收到张昌华的小说稿后立即阅读,并给张昌华写了回信。父亲认为这篇小说写得很不错,心里十分高兴,有文艺界的朋友来访时,就忍不住地谈论它几句。从这篇小说稿里,父亲看到了张昌华的艺术表现能力,对他得到一个“一定能够成功”的强烈感想。在给张昌华的回信中,父亲还对张昌华的写作问题谈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希望你“重视”自己,迈好眼前即将飞跃变化的关键一步。头一条得利用一切时间多写,写正正经经的小说;诗歌、散文先放放。第二,不要随便乱投稿乱发表,选一个有些影响的杂志,连续发上几篇,引起读者和文学界注意。准备的时间可以在国庆节之前,攒几个佳篇,或把你认为好的陆续寄给我,待时机成熟了,由你自己或由我找那个理想的杂志,你看如何?
以上这些想法并不是捷径,而是当今的社会,有才能的小人物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可不具备的入门条件。请你考虑后决定。
另外,以后写东西,可以多找些朋友帮助,但不要那样的“搭伙”;实际上各方面都给人不严肃的印象。不知你是否以此为然?
父亲先把那篇小说推荐给《北京文艺》,令人遗憾的是在“终审”时“落选”了。父亲又把稿子推荐给河北的《长城》,没想到又碰了个“钉子”。父亲实在是不甘心,给作家陆文夫写了一封信,一是请他就近给张昌华一些写作上的指导和扶植,二是请他向南京的《青春》等刊物推荐那篇小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