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四十)丁仁堂(1)

(2019-07-05 10:33:39)
标签:

浩然

丁仁堂

梁秋川

朋友们

文化

分类: 资料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四十)

 丁仁堂

(1)

 丁仁堂1932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德惠县天台镇何家堡子村一户贫苦农民家中。1939年他开始在家乡的学校里读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195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猎雁记》。后来出版的他的短篇小说集《嫩江风雪》和《红叶》,是他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的代表作。

父亲与丁仁堂是好朋友。就一般情况而言,朋友可以分为密切和不密切两种,而父亲仁堂是特殊的一种,属于“切”而不“密”。何谓“切而不密”,用父亲自己的话解释就是:“我们相互关心,真诚地愿意彼此都平安、健康,都在事业上获大成就,这要算;但我们之间极少书来信往,到了不写一封不可的时候,常常不超过一页纸,他写的则更短,这可谓不

丁仁堂与父亲同年出生,但比父亲小8个月。他们是同时代的人,有着大致相仿的生活经历,在文学创作上走过大体相同的路:由于赶上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文学殿堂的大门也向工农大众敞开这才有权拿起笔来,歌颂自己的生活,述说自己的心里话。

从懂事的时候一直到以后的好多年,祖国东北父亲来说,就像是远山上一片变幻莫测的云。小时候,妈妈讲过一个《人参娃娃》的传说,于是,东北大地就在父亲的脑海里留下一个无限美好的神奇景象;以后,听闯过关东的舅舅讲过一个打渔人遇狼的故事,于是,在父亲脑里又留下东北是个十分恐怖地方的印象。接着,父亲学会哼唱东北小调,听懂了“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这样的歌词。这些相互矛盾的东西,使父亲自己也闹不清东北大地到底是个什么样?

1956年9月,父亲从河北省省会保定调到首都北京,担任《俄文友好报》的记者。有一次,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否定《猎雁记》的文章引起父亲的好奇心,立即找来小说一读。没想到“一见钟情”,父亲不仅喜欢小说,从此记下了它的作者——丁仁堂这个名字以后,凡是知道有丁仁堂的新作品发表,都要找来一睹为快。当然,父亲对丁仁堂的作品也不是所有的喜欢,个别篇章就觉得失之于浅,失之于编排痕迹,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对作者喜爱。从丁仁堂的小说里,父亲看到了具体的东北农村大地、农村风光和农村男女老少父亲感到丁仁堂把东北农村那块美好的大地,一笔一笔地描画在自己的脑海:一样能听到的美,诗句一样能吟咏的美,早霞晨露洒满沃野那样能看到能触到的美。父亲认为,丁仁堂的创作风格可以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

19624月丁仁堂小说集《红叶》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能是由于我国刚刚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纸张供应还有些困难,因此第一次印刷仅有5千册。父亲在报纸看到出版广告后便开始到书店购买,却一直没有买到。尽管3个月后的7月份出版社又加印了1万册,父亲仍没有购买到,不得已,只好在10月初的时候丁仁堂写信索要。由于不知道他的通信地址,信寄往了吉林的《长春》杂志社转交。丁仁堂收到信后,于10月29日在书的扉页题写上“敬请浩然同志指正”后,便寄给父亲,里边夹着一张纸条似的短信。丁仁堂在信中写道:

 

浩然同志:

久闻大名,真想能早日同您见面。

《长春》转来您的信,您要我写的东西看看,我真不好意思。然而一想,您也许会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提高一下,所以,我便寄奉一个小册子。我也未写什么,只此一点点。

望您能常常来信。我因从事专业创作,现在吉林省大安县深入生活。

请将您的作品寄几册来给我,我好向您学习,您反映生活是非常之快的。

盼您的信!

紧握您的手!

                                     仁堂

                                   10月29日

 

从这封短短的信中,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丁仁堂是个爽直的人,具有一般东北人的直爽性格;虽然他们没有见过面,但丁仁堂对父亲如同父亲对他一样是有所了解的,因为尽管那时的父亲并不像写出《艳阳天》后那样有名,但丁仁堂却在信中写出了父亲的一个鲜明特点“您反映生活是非常之快的。”故而,信中开头的“久闻大名,真想能早日同您见面。”绝非客套之词,而是发自肺腑,是真实的心里话,毕竟惺惺相惜。后来他们相见时后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信上的字写的不大,没有多少硬度,却透出一股秀气,仿佛是个大姑娘写的,让人感到书写者一定是个感情非常细腻的清秀之人。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